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抖落浮躁的塵埃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4 20:37|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805|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在一個寧靜的黃昏,辭掉一切繁雜,找一個僻靜之處,放鬆身心,讀一篇好文,猶如品茗,釅香四溢,盪氣迴腸。讀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靜思,不得不承認,這一個個獨立的文字,經過作家的召喚,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靈 ...

在一個寧靜的黃昏,辭掉一切繁雜,找一個僻靜之處,放鬆身心,讀一篇好文,猶如品茗,釅香四溢,盪氣迴腸。讀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靜思,不得不承認,這一個個獨立的文字,經過作家的召喚,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靈,喊醒靈魂。

精神的貧血比飢餓更可怕,一個人一個時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豐碑,可以千年不朽,萬年猶新。作爲人類的『精神食糧』,文學一路記載著人類的生活軌跡,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類的靈魂,又如一把除塵的刷子,淨化著人類的心靈。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讀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榮耀。

今天的文化場域,正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也瀰漫著功利浮躁之氣。有的人或沉浸於描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或以剪貼拼湊模仿爲寫作生存方式。一些圖書出版,拼的不是內容質量,而是『策劃』和『包裝』,只求在轟轟烈烈的氛圍中賺足眼球和銀兩,圖書的實際影響無人問津。一些本該嚴肅認真的作品研討會,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風氣,互相吹捧和宣傳,忘記了研討會的初衷和意義。

『只有文化,才能讓浮躁的社會和城市寧靜下來。』文化浮躁了,靈魂的睏乏和焦慮誰來救贖?急功近利不僅是對文化的傷害,更是對社會精神氣質的污染。如果說文化是治癒浮躁的良藥,那麼文學作爲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僅不能浮躁,還應擔當起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責任。一位文藝界人士說:『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礙,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無論如何,一個作家不能忘了握筆書寫的初衷,不能推脫肩上應有的道義擔當。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精益求精是優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質。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柳青、趙樹理等作家爲了寫一部好的作品,雙腳時常沾滿泥土,四季深入農村。文學說到底就是參與,參與到人民的實踐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種子才能萌發出來。巴爾扎克說:『生活是最過硬的。』與生活隔離,還能寫什麼?

拂去功利主義,抖落浮躁塵埃,創作確實是一項淡泊名利、遠離喧囂的心靈表達。欲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先修心,因爲文由心定、文起於心。古人講『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心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之寬度決定文之高度,思想和境界決定文風和文路。俯察古今中外,但凡名垂青史的文學大師,無不心懷萬物、悲憫蒼生。

文字工作者,無疑是一項神聖光榮的職業。寫作不僅僅是記錄和表達。一篇好文猶如灌頂醍醐,足以讓無力者有力、讓蠻橫者明理、讓迷失者轉向,也可以撫慰受傷的身心、洗滌蒙塵的心靈、喚醒沉睡的靈魂。寫作是一件苦勞之事。一個真正的好作家,追求不一定多但一定很高,筆耕一生,若能孕沙成珠,留得一篇千古不朽的好文,可謂生之萬幸,一生無憾。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