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國際化推廣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內容,其中對外中醫藥教育是國際化推廣的核心部分,而中醫藥教育的開展又必須基於合適準確的教材作為支柱。本文以【方劑學】課程教材為例,與讀者探討中醫英語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隨着對外教育的蓬勃發展,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和普及讀物。值得肯定的是,這些教材書籍在中醫藥的國際化推廣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是,隨着中醫藥國際化推廣的不斷發展深化,以及多年的留學生教育經驗積累,我們也意識到了現有教材的不足與缺陷。筆者曾有國內、外從事中醫課程英語教學的經歷,並且在由教育部組織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的『來華留學英語師資培訓』中作為中醫方劑學的培訓專家,為來自各個中醫藥院校從事中醫英文教學的老師示範中醫【方劑學】的英文教學。 【方劑學】課程是繼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學課程之後承前啟後的課程,對於匯總前有基礎知識及引領之後的臨床課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學好方劑學課程對於中醫學習有着重要的意義,也是能否成為合格的中醫畢業生的關鍵課程,而這種重要性對於中外學生都是同樣不言而喻的。筆者在北京市教委英才計劃課題『基於英文教學體系的中醫【方劑學】教材與教學法研究』的研究中,結合近年來英文方劑學教學的實踐,體會到【方劑學】教材的質量是學生能否良好掌握該課程的關鍵環節。因為,中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其他相關書籍及課外讀物加深對於方劑應用的認識,而中醫學英語讀物的匱乏,使得留學生對於教材的依賴程度大大提高。 方劑學英文教材的普遍問題 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方劑學課程已有了多個版本的英文教材。但是普遍存在以下常見問題: 首先,方劑量多,重點不明。【方劑學】課本一般會收錄幾百首方劑,這個龐大的方劑數量,對於不善於機械記憶的西方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繁重的記憶工作。有過實際方劑學英語教學經驗的人都清楚,用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學進度比漢語教學是要慢許多的。教師用英語解釋病機和方劑結構的難度,以及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諸多因素都決定了教學進度的緩慢。因此,如果還是同漢語教學同樣的學時(如90課時),則一樣的課時里無法完成同量的教學任務。如果授課教師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及時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按中文版教學大綱,則肯定會出現講解不透徹的問題;如果教師有調整教學內容的需要,但是教材本身並沒有做出明確的重點、次重點方劑的指導。對於想要通過教材自學的學生,也無法明確層次,抓住重點。 其次,內容繁雜,不夠簡潔。傳統的中文版【方劑學】教材的基本結構是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臨床運用、加減、附方。這個結構在中文教材和漢語教學中對於教學雙方都是適用的,但是由於專業詞彙的特殊性和中英文語言的差別,同樣的結構翻譯成英文之後卻出現了一個冗長重複的感覺。病機和方解的細緻解釋,翻譯成英語後重複的弊端被充分顯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語言重複、不夠簡潔。 第三,未設病案,難以深入。中文【方劑學】教材中,很多版本教材會在每方後設立病案,方便學生對於該方劑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甚至還有專門的【案例版方劑學】(李冀,科學出版社),這是中文版【方劑學】教材的實用優勢之一。而由於撰寫病案的困難,英文版的【方劑學】教材幾乎均未有病案,加之英文版的中醫病案書籍十分稀少。因此,即便看完功效主治,學生對於該方劑仍缺乏感性認識。 第四,形式呆板,少有圖表。中文版的【方劑學】教材一般都是文字的平鋪直敘,對於中醫學這個有古漢語傳承的學科,僅用文字是自然而無礙的。而且,對於方劑功效的描述,課本中也多用工整的四字詞語,顯得語言整齊、簡潔、流暢。但是,這種語言的美感和優勢在翻譯成英語之後蕩然無存,長篇的文字重點不突出,不便於理解和記憶。而西方學生比較習慣於表格式的清晰總結歸納,這些在我們現有的方劑學英文教材中都是缺失和不足的。 最後,用詞生硬,多有生僻。現有的英文版教材,由於大多是中文教材的直接英譯,而翻譯者大多是在國內學習英語的中國人。在翻譯過程中,所選用的詞語往往是一些在實際生活中,極少用到的生僻詞語。在課程授課中,我們發現許多生僻詞語,不僅是授課教師從不熟悉,即便是這些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也從未見過或使用過這些詞彙。因此,對於學生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方劑學英文教材的改進方向 鑑於前述現有英文教材以上的不足,筆者認為,未來教材的建設應着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創新: 首先,精選方劑,突出重點。如前所述,現有英文版方劑學教材一般多同中文版教材方劑數量相似,數量眾多的方劑使得學生學習沒有明確重點。英文版方劑學不能夠同中文版一樣有大量的方劑,必須去粗取精,根據需要,減少收錄方劑數量,突出講解重點方劑,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方劑進行詳細剖析,有詳有略的方式能夠突出重點。 其次,設立導言,明確層次。每章節前設立導言,介紹本章節的重點內容,清晰標出每個方劑的層目,如『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層次。讓學生非常順利自主地開展預習、複習和自學。 第三,標出要點,綱舉目張。方劑學課程的特點是記憶內容眾多,而且每個方劑相對獨立,不同時代、不同醫家的方劑體現了不同的學術思想。每章方劑之後標出該方劑的該章的小結,重點難點,使得學生在學習完本章節之後能夠對本章節整體方劑的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第四,增設圖表,簡明清晰。對於英語方劑學,用圖表來表示方劑的方論結構,代替大段文字,這種記錄方式符合西方學生的思維方式,方便學生記憶理解。 最後,輔以病案,強化實用。在每個章節後面都編寫實際的病案,便於學生在學習該章節之後對於該章節方劑有一個立體的認識,補充英文版方劑書病案缺失之不足。通過對醫案的理解和認識,能夠使得學生對方劑學有一個立體化的形象理解。 以上是以【方劑學】英文版教材為例展開的思考,但其核心觀點是適用於中醫的各個課程的。不論哪門中醫學課程教材的建設,都應該本着『有助於應用、有助於理解、重點突出、論述簡潔、語言流暢、少抽象,不模糊』的原則,而一切以閱讀者、使用者角度出發的改革與建設,才是未來教材與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如前所述,留學生教育是中醫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適合留學生教育特點的教材是開展教育的基礎。因此,與時俱進地進行教材與教學法的改革和創新應是當今中醫藥教育及國際化推廣的重點着力之處。(張林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