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節氣·物候·小暑——倏忽溫風 伏日來臨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5 17:51|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61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夏至後的節氣是小暑、大暑,它們分別是農曆六月的節氣和中氣。按公曆,小暑落在每年7月的7-8日左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05°。今年的小暑交節時刻為7月7日18時12分。小暑,意思就是『小熱』,指天氣開始炎熱了,但還 ...

夏至後的節氣是小暑、大暑,它們分別是農曆六月的節氣和中氣。按公曆,小暑落在每年7月的7-8日左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05°。今年的小暑交節時刻為7月7日18時12分。

小暑,意思就是『小熱』,指天氣開始炎熱了,但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二十四節氣雖然是古人根據黃河流域一帶的氣象、物候知識制定的,但到了盛夏,中國南方、北方的氣溫差異很小,都十分炎熱,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所以小暑、大暑的含義與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狀況基本上都是符合的。

看唐代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前六句意思好懂,後兩句有些費解,它們出自【禮記·月令】:『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指熱風來臨,所以蟋蟀都躲到牆壁裏去避暑,雛鷹也開始學飛翔了(習,飛的意思)。這種說法後來演變成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後一句,指老鷹因地面溫度太高而改為在清涼的高空中翱翔。

小暑期間有兩個重要歷註:出梅和初伏。小暑後(含小暑當天)第一個『未日』稱『出梅』,今年出梅是7月18日(一般都在7月7-19日),出梅標誌着江淮地區梅雨期的結束,副熱帶高壓開始控制局面,盛夏開始;曆法又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今年初伏是7月13日(一般都在7月13日-21日),也是盛夏開始的標誌。總之,這期間中華大地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是晴天,大地上仿佛不再有一絲涼風,空氣中總是帶着熱浪。

當然,按降水量,小暑期間南方北方還是有區別的,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期,南方則進入伏旱期。由於水稻生長的需要,小暑期間的雨在南方很珍貴,有『伏天的雨,鍋裏的米』的說法。有的年份,到小暑前後,北方的冷空氣仍然比較強,在江淮一帶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又會出現類似梅雨季節的鋒面雷雨,民間諺語稱『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指小暑時節的雷雨,仿佛黃梅天又回來似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