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洪近影 周美洪和他的弟子們在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制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粗通文墨的人都知道,此詩作者乃南唐後主李煜,但這位大才子用什麼墨水寫下這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不少人可能就不甚了了了。筆者在此為大家揭秘,李煜用的正是徽墨。原來,唐朝末年,易州制墨大家奚超為避戰亂,攜家人南逃歙州(今安徽歙縣),見此處松樹質優,江水清澈,便留此重操舊業。其子廷珪,向當地墨工虛心求教,改進了搗煙、和膠的方法,製成了『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其堅如玉,其紋如犀』的佳墨,受到李後主賞識,被召為墨務官,並獲賜『國姓』。北宋宣和三年(1121),酷愛書畫的宋徽宗將徽墨之都和歙硯之鄉——歙州改為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誕生,流傳至今。 徽墨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經點煙、和料、杵搗、制墨、晾墨、銼邊、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精製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和防蛀等特點。徽墨特徵鮮明,技藝獨特,流派品種繁多,科技內涵豐富,在中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為了保護這項古老的技藝,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年,又確立周美洪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 周美洪,歷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第三、第四、第五屆副會長,現任安徽省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安徽歙硯廠(歙縣工藝廠)廠長,兼任徽墨研究所、歙硯研究所所長。周美洪1957年生於徽墨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對徽墨製作產生了濃厚興趣。1979年,周美洪進入老胡開文墨廠工作,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加之受其父嫡傳,得墨法真諦,技藝日益精湛。其間,他繼承明清兩代傳統,研製生產了成套的『集錦墨』,不僅品質精良,而且造型融繪畫、書法和雕刻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1992年,他就任老胡開文墨廠廠長、徽墨研究所所長,又大膽創新,開發研製了超細油煙松煙墨,代表作『李廷珪牌超漆煙墨』『李廷珪牌寶墨』和『貢墨』等,堪與歷史名墨媲美,深得國內外書畫家喜愛。『李廷珪牌徽墨』1994年榮獲第五屆亞太國際博覽會金獎,並於2000年在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舉辦的專業博覽會上被評為『20世紀名墨』,此後又多次榮獲『產品質量金獎』和『國之寶』等稱號。 為了傳承徽墨技藝,周美洪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蓄水養魚,用符合經濟規律的商業活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再生產中永續保護;另一方面大力培養徽墨製作技藝的傳承人。 為此,周美洪努力擴大經營門路,研製開發了旅遊紀念墨、精鑒觀賞墨和極品收藏墨等適應各種消費需求的徽墨新產品,並將老胡開文墨廠開闢為涉外旅遊窗口,使得企業集徽墨生產、非物質遺產展示、科普教育、旅遊購物於一體,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了培養傳承人,周美洪成立了國內首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傳習所』,親自傳幫帶,先後培養了數百名學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徽墨行業後繼乏人的問題。2009年,企業員工中有3人被確立為市級非遺傳承人,有7人被確立為縣級非遺傳承人。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