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閩學鼻祖』楊時:尊師重道 留『程門立雪』佳話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6 16:55| 發布者: 是飛| 查看: 2149|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連,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 ...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連,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客戶端推出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帶您走近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南劍將樂(今屬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第,歷任汀州司戶參軍,瀏陽、餘杭、蕭山知縣,國子監祭酒,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

楊時求知若渴、尊師重道。元豐四年(1081年),楊時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勤學好問,學習成績優異,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學成辭歸之日,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顥去世後,又師從程頤,雖年過不惑仍誠懇求教,非常尊敬老師,留下了程門立雪的千古佳話。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學的興起,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爲閩學鼻祖。他的哲學思想承上啟下,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體系,又對後來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爲程氏正宗。楊時著述頗多,有【楊龜山先生文集】傳世。

楊時紀念館位於楊時故里將樂縣古鏞鎮電信巷6號,由始建於1735年的楊氏貞節坊改造和擴建而成。該坊由牌坊式門樓、正堂、後堂、邊廂房及前、中、後三天井組成。正堂面闊五門、進深四間,建造精美,布局合理,古色古香,曾經是楊時後裔祭祀先祖的祠堂。

2008年,將樂縣整修楊氏貞節坊,改造爲楊時紀念館。現占地面積970平方米,建築面積660平方米,由展覽廳、演播廳、會客廳、將樂楊時研究會辦公室等組成,館內收藏有關楊時的史料20餘種、圖片和圖表60多幅。展覽內容分爲前言、故里淵源、倡道東南、楊時精神、流芳千古和編後語等六個主題版塊,較好地展示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生平事跡和理學思想。楊時紀念館是海內外楊時後裔尋根謁祖的重要活動場所。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後各朝代楊時後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爲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明代楊氏家訓爲: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清代楊氏家訓主要內容有: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爲,守公法,記銘言。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准,對忤逆不孝、兄弟鬩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爲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後裔凝聚家族、規範後人的行爲準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薰陶著楊氏後人。

楊氏家規家訓摘編

重倫序

一訓父慈,二訓子孝,三訓臣忠,四訓夫義,五訓婦從,六訓友恭,七訓敬長。

摘自楊時家訓十條

譯文:

做父親的要仁愛、和善;做子女的要對父母盡心奉養;做臣子的要對國家誠心盡力;做丈夫的做事要符合正義和道德的規範;婦女要做到順從;和朋友交往要肅敬、謙遜而有禮貌;要尊重而有禮貌地對待長輩。

和宗族

九訓睦族,十訓和鄰。

摘自楊時家訓十條

譯文:

與族人要和好、親近;要與周邊的鄰居保持和好、親近的關係。

勤耕讀

勤耕務讀,敦倫孝親。

摘自明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勤勞種田,致力讀書;誠懇地對待倫理、倫常,孝順父母雙親和長輩。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黃小群,毛髮忽已蒼。願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摘自楊時【勉學歌】

譯文:

時光易逝,不可再得,如流水注入大海。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不知不覺就已頭髮花白,日子過得真快呀。因此,我要好好地告訴學子們,應當珍惜現在的時光。學習貴在及時,從小就要立下遠大的志向。所有言行要注意,不能迷失方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