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解讀:西漢時突然消失的巨量黃金哪去了?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7 21:40| 發布者: 文強| 查看: 1996|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從消費和生產來考量,金礦開採量的減少是導致東漢黃金不及西漢的重要原因黃金在歷朝歷代的重複使用,後世墓葬即使發掘了,如今也沒法甄別其生於何時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教授唐任伍曾在 ...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

從消費和生產來考量,金礦開採量的減少是導致東漢黃金不及西漢的重要原因

黃金在歷朝歷代的重複使用,後世墓葬即使發掘了,如今也沒法甄別其生於何時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教授唐任伍曾在【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考】一文中指出,西漢巨量黃金突然消失,惟一的答案就是黃金作爲各種金器金物隨葬或遺落地下。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窖藏大量黃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使其窖藏的黃金遁於世。

對此,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隨葬在墓中,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海昏侯墓的發掘就是實證。但西漢黃金數量如此巨大,不可能全部埋藏地下。簡單來說,皇室貴族和朝廷高官用黃金陪葬很容易理解,但就平民來說,有黃金也不可能用來陪葬。

開採量驟降或是主因

據白雲翔推斷,最有可能導致東漢黃金數量大幅驟減的原因在於,黃金開採量本身的減少。爲什麼開採量會驟減? 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考量。

從需求層面來看,西漢時期,非常注重喪葬制度,強調事死如事生。時至東漢,儘管同樣強調事死如事生,但這種觀念在弱化,東漢墓葬出土的冥器日漸增多,說明黃金作爲厚葬必備品的地位在不斷下降。

同時,東漢年間,酎金制度仍在繼續,但早已不像西漢那麼嚴苛。漢武帝因爲酎金成色不足削藩106位侯王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

我相信,到了東漢時期,金礦的開採和黃金的冶煉技術已經不是什麼高科技,但既然社會上不需要那麼多黃金,自然就沒有人去開採冶煉了。白雲翔強調說,需求減少影響供給,供給減少也會抑制需求。

從供給層面來看,西漢如火如荼的金礦開採,究竟是因爲王莽新朝戰亂而關停並轉,還是憑藉當時的技術,可採金礦資源至東漢已瀕臨耗盡,至今無法確證。個人推測,從消費和生產兩方面來考量,金礦開採量的減少是導致東漢黃金不及西漢的重要原因。但這只是推測,至今仍沒有找到相關的遺址和作坊作爲實際證據。白雲翔說。

黃金流轉導致甄別困難

白雲翔特別提醒說,西漢、東漢各220年左右,黃金數量相差如此巨大,是不是真的少了?他仍心存疑慮,因爲黃金存在一個流轉問題。一方面,黃金作爲貴重的稀有金屬,經長期積累,理論上是越來越多的一個過程。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黃金,不會憑空蒸發。

另一方面,出土的黃金究竟怎麼斷代、區分地域,技術上還是難題。從已發掘的墓葬來看,除了江蘇徐州楚王陵、河南永成芒碭山梁王陵以及山東曲阜魯王陵之外,西漢時期的諸侯王墓和列侯墓多數以深挖的土坑或石坑爲主,而東漢改變了這種傳統,諸侯王和列侯墓皆以磚石砌築的磚石室墓爲主。

看上去,好像西漢的土壙墓不及東漢的磚石室墓牢靠,實際不然。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摸金校尉,以來,東漢墓葬被盜十分嚴重。白雲翔說,被盜之前,東漢墓葬中是不是有大量金器,我們現代人並不清楚。墓葬中到底有沒有巨量黃金是一回事,但考古有沒有發現,又是另外一回事。據粗略統計,海昏侯墓發現以前,全國考古發現的西漢金餅,總共也不過幾百枚。然而,僅海昏侯主墓就出了285枚金餅,超過了此前半個多世紀發現總數的三分之二。

以目前的技術手段,黃金在歷朝歷代的重複使用,東漢及後世的墓葬即使發掘了,也沒法做技術甄別。比如說,隋唐用了東漢窖藏的黃金,又重新入葬,今人只會認爲這是隋唐的黃金。簡言之,從已知的考古和文獻來判定,東漢黃金比西漢黃金是驟減,但看不到不等於沒有了。白雲翔說,西漢巨量黃金到東漢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有待未來繼續考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