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定武本蘭亭序(獨孤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有最多國寶和重要文物的機構,位於東京東台區上野公園北端,收藏並陳列著日本及整個東亞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約有11萬件收藏品,其中國寶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託保管的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美術品和文物並不總是安靜地躺在博物館中束之高閣,其中許多展品都很受日本年輕人的喜歡,究其原因,是因爲日本很多流行文化都是從博物館中距今成百上千年的文物中汲取靈感。而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一些場地也會作爲電影、電視劇等時代劇的拍攝場地。 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門類包括書法、繪畫以及與茶道相關的工藝品等。此前,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來滬參加活動時,在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訪時談及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他表示,日本從古至今就崇尚喜愛中國的美術品、文物,收藏也是從古至今沒有間斷。這裡我可以比較自豪地說,有一些文物,在中國都已經失傳,但是它們在七八世紀傳到日本之後,日本收藏者非常珍視,被很好地傳承下來,在日本至今都有所保存。 談日本文物與博物館展陳 東京國立博物館有著140餘年的悠久歷史,其館藏文物的徵集與體系建構大致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主要也是依靠考古出土、徵集購買、私人捐贈等渠道麼? 錢穀真美:東京國立博物館目前收藏有11.7萬件左右的文物,每年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新的增加,其收藏途徑包括購買、捐贈,還有一些比如像寺廟、個人收藏的,他們希望寄存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致這三種途徑。如果說我們有購買能力的話,看到我們希望得到的文物,能夠購買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因爲財政預算的關係,購買的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有一些私人藏家手上有非常精美的文物,希望他們能夠以捐贈這種形式令藏品進入到博物館。目前購買和捐贈的比例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每年多少會有一些浮動。 寄存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這些文物雖然所有權並不屬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但是館方可以對其進行研究和展示,基本上是一直存放在博物館的。再有一種情況就是比如說我們存有很多寺廟文物,是他們寄存到這裡的,有時候他們建了新的博物館,希望把他們寄存的文物拿回到自己的博物館進行展出,偶爾也會有此種情況。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特色文物,能否向中國觀眾介紹幾件,可以代表日本特色的。 錢穀真美:【見返美人圖】是屬於江戶時代(17世紀)的浮世繪,主要描繪回眸美人。在日本這樣的浮世繪比較受歡迎,但實際上日本人最喜歡的還是這幅【松林圖屏風】,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是一位叫長谷川等伯的畫家在公元1600年左右畫的,它看起來有一種遠近的透視感,也算人生有遠有近、有起有落的一種表現。還有這幅【鳥獸人物戲畫卷斷簡】,是平安時代(12世紀)的紙本水墨作品,將青蛙和猴子擬人化地表現,是一種幽默的表現方式,這也算日本漫畫的一個開端。前些日子我們舉辦了這件作品的一個臨展,當時爲了看這幅很長的畫卷,觀眾排隊長達5個小時。還有【納涼圖】,江戶時代(17世紀)作品,描繪的是一家人在葫蘆藤下納涼賞月的場景。【遮光器土偶】也是一件非常具有人氣的展品,距今約三四千年前,有人覺得它的造型像外星人,其原型甚至入過日本的漫畫,風靡一時。【摩耶夫人及天人像】是法隆寺寶物館收藏的大概7世紀的銅造佛像文物,表現的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從腋下生下釋迦牟尼的場景,像這樣的銅造佛像一共有48件,均爲傳世品。這把平安時代的【梨地螺鈿金裝飾劍】是我們非常受年輕女性歡迎的一件展品。爲什麼年輕女孩喜歡這些東西呢,因爲有一款年輕女孩非常喜歡的手遊,遊戲的主人公是刀劍變身的英俊男子,其原型就是我們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藏品之一,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到東京國立博物館來看這件作品。日本很多的流行文化都是從博物館中距今成百上千年的文物中汲取靈感的。 日本的文化受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從歷史上來看,日本和中國交往比較少的時期有兩個,第一次是從9世紀到12世紀,即日本的平安時代,也就是當時和唐代交往中斷期間。第二次就是從17世紀到19世紀,也就是日本的江戶時代,當時和中國的交往也不是很頻繁,當然不是說一點交往都沒有,只是比較少。在這兩個交往較少的時期,日本把之前和中國交往中從中國借鑑的文化進行吸收、融合,形成具有日本自己風格的這麼一個時期,同時在這兩個時期日本本土文化逐漸開花結果,比如浮世繪就是江戶時代的特色,在平安時代日本的假名就出現了,當時使用日本自己的文字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比如類似中國的詩的和歌等這樣的作品也逐漸出現。近150年來隨著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本逐漸融合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相關的這些展品在我們的博物館都是可以看得到的。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與謝蕪村【蘭亭曲水屏風】 江戶時期菱川師宣畫【見返美人圖】 日本繩文時代遮光器土偶 江戶時代八橋蒔繪螺鈿硯箱 平安時代梨地螺鈿金裝飾劍 東京國立博物館有竣工年代不同的七座建築,包含具有歷史價值的重要保護建築,能否介紹下你們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和歷史淵源,如何在建築利用和展陳方面做到有效結合? 錢穀真美: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於1872年開館的日本最早的國立博物館,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1908年的表慶館。這是一幢百年以前的建築,所以它的展示條件不是太好,就建築本身來說是非常漂亮精美的建築,現在我們主要把它利用爲舉行活動的會場,或者是展示那些受環境影響比較小的文物,比如寶石、金屬製品、石器等相關物品可以在這裡舉辦展覽。本館的建築建成於1937年,大概有80多年的歷史,我們對其展陳環境進行過改善,現在主要展示日本本土的美術品和文物。表慶館和本館這兩個建築物本身就是重要的保護建築。東洋館、平成館和法隆寺寶物館是相對比較新的建築了,在東洋館主要展出亞洲文物,法隆寺寶物館主要展出法隆寺呈獻給皇室的文物,平成館主要展示臨展、特別展,還有考古文物展示。黑田紀念館本身也是保護建築,主要展示油畫,以及作爲研修、學習這樣的一個設施。 開闢庭院茶室並利用自然光進行展示,這是你們新近探索出來的一種展陳方式麼?想給觀眾提供怎樣的觀展感受? 錢穀真美:我們認爲博物館光保存文物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讓觀眾來觀賞才能顯示其意義,要通過展示才能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庭院的茶室展示是最近才開始實施的,完全採用自然光的。在採用柔和的光線來展示藏品,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採用類似於蠟燭,以及有機LED照明燈,在茶室根據不同光照來安排展陳,會展示一些瓷器、掛軸等文物。給觀眾展示是一個方面,但現在更多利用的場合是作爲電影、電視劇等時代劇的拍攝現場。還有一種比如傳統時裝展示的拍攝現場,或者傳統婚禮的拍攝場地。 談日本收藏中國文物和博物館建設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能否介紹下東博所藏中國文物的特色? 錢穀真美: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在文物當中體現出來的文化層面有非常深厚的底蘊,具體而言就是從古至今各個時代都出現過非常精美的文物,各個地域也各有其特色的藝術品。日本從古至今就崇尚喜愛中國的美術品、文物,收藏也是從古至今沒有間斷過,從門類來講比如書法、繪畫還有與茶道相關的工藝品也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之後,收藏者們就把自己代代相傳保存下來的與中國相關的藝術品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需要指出的是,代代相傳並不是指近幾十年的問題,而是從平安時代在公元7世紀左右經過幾十代傳下來傳承至今。這裡我可以比較自豪地說,有一些文物,比如一些在中國都已經失傳的書法作品,當時它們在七八世紀傳到日本之後,日本收藏者非常珍視,被很好地傳承下來,在日本至今都有所保存。比如唐代日本遣唐使到中國各地去學習,從河南到山西各個地方都有關卡,會有類似於現代護照一樣的東西拿到關卡處,負責人要爲其簽字畫押放行,這類批條中國已沒有,但是在日本就有存留。這類珍貴的從中國帶回來文物經過若干代一直傳承至今。 秦始皇兵馬俑特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引起較大影響。怎麼會想到策劃該展覽,展覽之初的籌劃情況如何? 錢穀真美:兵馬俑是1974年在陝西發現,2014年正好趕上40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迄今爲止舉辦過很多次中國文物的展覽,兵馬俑文物也曾經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過,但是單獨的秦始皇兵馬俑特展還沒有舉辦過,我們也是希望借40周年紀念在我們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一次兵馬俑的展覽。爲了籌備去年至今年初的這次展覽,我們也多次去陝西拜訪,商談展覽事宜。因爲兵馬俑是中國的國寶,我們也是去了很多次,陝西方面經慎重評估後同意借展。在籌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文物的安全,爲此我們做了一些相關的安全計劃,以確保萬無一失。日本的觀眾非常期待看這個展覽,展覽期間排出了長長的隊伍,反響熱烈。 東京國立博物館在對以中國文物爲主題的展覽方面,還將會做怎樣的開拓和嘗試? 錢穀真美:我就任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後舉辦的第一個和中國相關的展覽就是誕生中國文明,這是來自河南省收藏的文物展,此後的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覽,當時日本的【朝日新聞】是頭版頭條來介紹,之後舉辦的【中國的王朝】是中國的歷代王朝的繪畫精品展,接下來是這個兵馬俑展。大概兩三年舉辦一次中國的相關展覽。 現在世界各地都在建博物館,如何避免博物館建設的相似性,發展個性化的博物館? 錢穀真美:現在各地每年都在增加新的博物館建設,我認爲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特別是一個博物館如果是介紹一個國家、一個地域傳統的歷史文化,以及地域與地域之間的傳統文化,以這種目的爲出發點建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博物館是一件好的事情。我們東京國立博物館主要是以日本爲主體的考古文物、美術文物、工藝文物這些古代美術品爲中心,來展示介紹日本的文化。同時從另一側面來說,博物館也是爲觀眾提供愉悅的觀賞環境,或者提供一種新奇體驗的場所,比如說新科技的展覽、還有現代藝術的展覽,很多博物館是以這種目的爲出發點,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的做法。同時博物館也是向民眾展示一個平時見不到的稀少文物,這也是目的之一。 日本平安時代的紙本墨畫【鳥獸人物戲畫卷】(局部) 飛鳥時代銅質鍍金摩耶夫人及天人像 安土桃山江戸時代鼠志野鶺鴒文缽 江戶時代久隅守景作品【納涼圖屏風】 安土桃山時代長谷川等伯作品【松林圖屏風】(局部) 談日本館藏文物的保護與修復 依照您的經驗,博物館館藏文物受損傷和劣化是現在博物館界面臨著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麼?造成文物受損傷和劣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錢穀真美:文物的損傷和劣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隨著時間的變遷,文物逐步在劣化。比如說因爲自然災害、蛀蟲等因素造成的剝離、腐蝕、浮起、龜裂、黴菌等各種各樣的損傷。特別是日本的文物很多是以紙張、絲綢、木頭爲原材料,比較脆弱,所以它們的保存要非常細心。 在保護文物方面,首先整頓收藏環境是最應該去做的事情。第二點展覽過程中,燈光照明等對文物影響較大,所以要整頓展示環境。日本文物受環境影響較重,所以日本的文化廳對文物展示時間有很嚴格的限定,一般比較脆弱的文物,一年只允許展出六十天,所以我們要不斷地、頻繁地更換展覽。比如我們的【松林圖屏風】和【風神雷神圖屏風】是在日本特別受歡迎的兩件作品,這兩件作品基本上只在春節期間對外開放。爲了觀賞這兩件作品,很多人慕名在春節期間到這兒來參觀。一個是展示時間要嚴格控制,所以要頻繁更換展品,在頻繁更換過程中還有運輸的過程,在運輸過程也是特別要注意的,避免它的損傷。總而言之,對我們來說,保護文物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日本存在專門的文物修復機構麼?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怎樣培養自己的文物修復人才的?你們的文物修復技術有很好的,代代傳承下來麼? 錢穀真美:日本存在著文物修復聯盟,是一個團體,日本紙張類的文物,及絲織品、絹織品這樣的文物是代代相傳地進行修復。至於人才怎麼培養,有幾條途徑,首先他們在大學就學習相關的文物修復專業;第二是通過在博物館、文化廳、文化財研究所這些公立的機構當中進行培訓、研究。第三是一些修復公司,在進行修復工作的同時,培養掌握這些修復技藝。對於我們博物館想進行大型修復時,首先就要進行投標,讓有資質的公司來競標,競標之後我們選擇最適合的公司。我們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有保護修復的專門人員,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做一些小型的修理以及文物本身狀態的調查分析,還有制訂一些修理計劃,因爲像這種大型的修理要集中精力做幾年,博物館工作人員還有很多其他業務要做,沒有辦法一直只做一件事情,因此一些大型的修理我們請外部人來做。 也就是說日本的博物館主要的修復力量是依靠社會力量,而非博物館本身?你們的高校有非常對口的文物修復專業來培養文物修復人才? 錢穀真美:是的。大型的修理幾乎都是請外部人員。日本的高校,像東京藝術大學這種藝術類院校會有文物修復類的專業。 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陳列著亞洲、埃及等地的美術品和考古文物,包括數量眾多的中國文物,對於他國文物的保護和修復會否存在一定難度,如何進行? 錢穀真美: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有一些研究中東文化、埃及文化、中國文化的專家,在修復的時候也是以這部分人員力量爲主,比如雕刻、石器這部分文物的修復請相關的公司指導,或提出要求請他們一起制定計劃來進行修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