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只興盛了短短20年,留存至今的珍品不足百件 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古汝瓷藏品。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里,想選出一個最強的朝代,可能眾說紛紜,漢、唐、明、清,各有各的威武與富足。若想選出一個最美的朝代,答案就很簡單宋代。那是一個屬於藝術的時代。宋代詩詞,把中國古代漢語的美發展到極致;宋代書畫,代表了中國文人的最高審美;而宋代的瓷器,則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巔峰。 世人流傳著宋代有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的說法,其中以汝窯爲首。但所有窯中,又以汝窯真品最爲難得。縱有家財萬貫,不及汝瓷一片。一句民間俗語,道出了它的珍貴。 歲月不僅吞沒了汝窯,也吞沒了那些關於汝瓷的記載,如今只能推斷出汝瓷興於北宋徽宗時期。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呂成龍告訴【環球人物】記者,由於燒成難度大,汝窯瓷器在南宋時期就已有近尤難得之說,留存至今的件件都是稀世珍寶。目前正在舉辦的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中,故宮幾乎傾其所藏,拿出了20件北宋汝窯瓷器中的19件。對於這個數字,收藏迷們歡欣鼓舞,能看到這些,心滿意足。 開展期間,【環球人物】記者分別採訪了呂成龍以及河南汝瓷專家王延軍,從他們口中了解到宋徽宗與汝瓷間的獨特緣分。 一個迷上藝術的皇帝 宋徽宗畫像 提起這位徽宗,後世褒貶不一。論治國,他絕對不是個好皇帝。【水滸傳》裡有段對他的描寫:這端王(即後來的徽宗)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還沒即位時,身在端王任上的徽宗就沒打好基礎,等當上了皇帝,不但沒往勵精圖治的方向發展,反而比以前更會玩! 他在位僅25年,北宋朝廷就搜颳了20年花石綱,專門從南方運送奇花異石供他賞玩。他自己不擅治國,更可怕的是連能臣也不識,覺得這人書法不錯,提拔;那個人畫畫不錯,提拔;甚至連蹴鞠好,都能被重用。於是,以奸佞出名的蔡京、童貫、高俅之流便把持了朝政。 可宋徽宗也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文豪。在書畫領域,他是瘦金體和工筆畫的創始人,強調形神並舉,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他傳世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等。仿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歷來沒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 他還是一位信道的皇帝。當時,眾多的道士們很體面地出入宮廷,號稱金門羽客,宋徽宗則被尊稱爲教主道君皇帝。 總結下來,可以說,這位皇帝在位期間,北宋國勢日衰,道教無爲之說大行其道,然而藝術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瓷器也包含其中。 雨過天青雲破處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2年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關於汝瓷的來源有個美好的傳說: 宋徽宗曾做過一個夢,夢到大雨過後,遠處天空雲破處,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著迷。醒來之後,他便寫下一句詩:雨過天青雲破處,拿給工匠參考,讓他們燒制出這種顏色。一時間,不知難倒了多少工匠,最後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籌,燒出了令宋徽宗滿意的天青色。而天青色釉也就成爲汝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在專家們看來,傳說僅僅是傳說,無論是宋徽宗的夢,還是他寫的這句詩,在歷史上都找不到史籍印證。 南宋人葉真所著的【坦齋筆衡】中倒是有一段關於汝窯興起的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爲魁。幾句話,包含了汝窯興起的關鍵密碼:首先,朝廷最初是御用定窯的,但那裡產的白瓷有芒,不堪使用,於是換了汝窯;其次,汝窯產的是一種青色的瓷,當時的唐州、鄧州、耀州都燒青瓷,但汝窯的質量最佳。 在河南汝瓷專家王延軍看來,這種說法有一定可信度。有芒指的是瓷器有芒口。它和燒制瓷器的方式有關。定窯是覆燒法,底在上,器物倒扣著,口在下。扣著燒的好處是一個窯的產量大。但如果扣著燒,口就不能上釉,因爲有釉就粘連了。於是便形成不光潔的澀圈。 呂成龍所長則代表了另一種觀點:以皇家的權力,解決定窯白瓷芒口的問題還是很容易的,不追求產量,下令讓正著燒就可以了。可見這裡的芒,並不是棄定用汝的主要原因。 呂成龍認爲,宋徽宗對汝窯的鐘愛,與他崇信道教有密切關係。宋徽宗本身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道教信徒。道教以清淡爲美,最不愛雕飾,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青色本身比較符合道家的審美觀。而青瓷里,越瓷介於青綠之間,耀州瓷是橄欖色,只有汝瓷,介於藍綠之間,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冷暖適中,內斂,不張揚,在視覺上使人感到非常舒服,體現了傳統文人的審美。 呂成龍還提出一個觀點:當時的汝瓷,從審美上和宋代的大環境也是有關的。宋代流行婉約詞,就連豪放派的詞人蘇軾都會寫一些清泉、明月、小溪,他的風格中也有婉約的一面。蘇軾的詞,高出人表;汝瓷的天青色,高出眾窯。 天青色如此獨特,關於如何燒造的,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在釉料里加了瑪瑙石。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就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爲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對此,兩位專家並無異議。因爲汝州在宋代便是瑪瑙石的產地,在如今考古勘定的汝窯窯址寶豐清涼寺不遠處,就有一個瑪瑙石礦。 十窯九不成 汝瓷隨著宋徽宗的喜愛而登峰造極,卻也伴著宋朝的衰敗而銷聲匿跡。專家們推斷,最遲至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都城淪陷,徽宗、欽宗以及皇室3000餘人被金國俘虜,專供宮廷的汝窯就再也沒有燒制過。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爲汝瓷不過興盛了20年。 爲皇室生產器物是極其特殊、隱秘的事情,燒出而沒有被選中的瓷器,都要悉數砸碎、毀掉、埋掉。而汝窯本身更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成器很少。再加上總共就爲皇室燒了20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屬珍品,越往後越發珍貴。王延軍介紹說。 近30年來,王延軍一直在試圖仿製汝瓷。這是一個絕難複製的技藝,汝窯燒造時採取的是裹足支燒,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釘燒造,因此,過大或過重的器物也燒不出來,這也是汝瓷沒有大器的原因。 至於顏色就更難了。燒造汝瓷用的是倒焰窯,上下溫差較大,在小小的窯室中,很難做到均勻加熱,瓷器窯位不同,顏色就不同。另外,它和鈞瓷不同,鈞瓷是銅還原,汝瓷是鐵還原,含有微量的鐵,因此顏色爲青;而釉料又不含任何人工化學成分,是數十種天然石料配成,關於原料和分量,都沒有流傳下來。 北宋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曾嘗試過復燒汝瓷,但沒有一次獲得成功。特別是明清時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數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優秀的工匠,在景德鎮建御窯仿製各地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亂真,唯獨天青色的汝瓷是無法如願仿造的。直到現在,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只能說接近。王延軍說。 李苦禪先生曾寫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而據呂成龍統計,傳世汝官窯完整器現如今不足百件,最集中的地方也不過幾處:北京故宮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12件,上海博物館9件。 汝瓷因稀而貴,真品難得一見。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區百齡在紐約佳士得拍場上以154萬美元(1007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功競得一件汝窯筆洗。筆洗是一種文房用具,用來盛水洗筆,以樣式繁多、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其中汝窯出品的筆洗就叫汝窯洗,但流傳至今的極少。 這件汝窯筆洗直徑爲17.5厘米,收藏傳承有序。民國初年,曾爲知名古董商盧芹齋收藏,後來賣給美國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這一價格是當年中國瓷器在世界範圍內的最高價。 汝瓷之貴,甚至連殘次品也能拍出天價。2006年3月紐約佳士得春拍,出現了一件北宋汝窯盤,直徑7.2厘米,經過火燒,口沿殘損,也是史蒂夫 姜肯三世家族的舊藏品,以6萬美元(39萬元人民幣)成交。 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出現了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過8位競拍者15分鐘的較量,34次叫價後,最終以2.0786億港元(1.7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賣紀錄。這件直徑僅有13.5厘米的葵花洗,出自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婦,珍存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將其出售。 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留下了中國陶瓷史上最美的一頁,雖遭難厄,但後人的不斷研究、仿製,想必能讓它有老枝重發、浴火而生的一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