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沿河城村:小小村落曾担起拱卫京畿的边防重任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19 14:43|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2183|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沿河城村,既是一座叫村的城,也是一个叫城的村。自古以来,门头沟区的沿河城村就是驻军屯兵重地,拥护着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沿河城古称三岔村,扼守着几道山口水口,为三汊沿河 ...

沿河城村,既是一座叫村的城,也是一个叫城的村。

自古以来,门头沟区的沿河城村就是驻军屯兵重地,拥护着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

沿河城古称三岔村,扼守着几道山口水口,为三汊沿河水口,简称沿河口。明嘉靖三十三年设守备,万历六年建城堡,始称沿河城。明万历十九年,由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冯子履撰写的《沿河口修城记》,记载了建城的缘由:国家以宣云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因此朝廷于此修建守御城池。建城的速度很快,数月告成事。边城要塞,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屯兵守备,历朝修城筑堡,初衷莫不如此。据大明天启四年守备沿河口地方指挥张经纬所立《沿河城守备府》碑载:沿河口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二年,城建于万历六年,沿河以山为城,以河为池,乃京师咽喉之地。村随城名,沿用至今。古城选址设计颇费心计,建在永定河畔,凭借天然地势,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初到沿河城,眼前呈现的古城墙令人震撼。城门那样完好,下有条石,上用砖砌。券门上有汉白玉门额,阴刻永胜门。城原有门楼,毁于战火。城墙上也有条石,利用当地河中材料,上面砌有大块鹅卵石,建成这样的石城,也属少见。城前护城河水已经干涸。这是城的西门。北侧城墙,西端筑有角台,中间有马面三处,居中辟有一处水门。水门很小,石券,仅容1人通过,且南高北低,平时城内排水,正好外流,若战时,敌人进门洞要上坡低头,很难钻入。城堡有些毁损,而基址、城墙、垛口、敌台得以保存。

新近又去,城墙经过维修,石墙整齐了许多。城门凸出城墙,城门洞很长,门洞里面两侧各有一小洞,是当年守城士兵休息所用。小洞大小,正可放入棺木。看着奇怪,便加询问。当地人说,以前棺木不准进城,需要时,要从城墙上吊运,怕冲了风水。婚丧嫁娶,各地习俗有别,此地竟会这样费力。不知是说者有误,还是不合生活实际,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改变,棺木可以进城了。北侧城墙券门经过整修,条石上原来塌毁的城墙用石块砌好,整齐多了。城墙上有1米多宽的马道,供骑马巡城之用,上有雉堞女墙,可瞭望射击。

沿河城长约1里,宽约半里,一面呈直线,其他三面因山势而建,不很规则,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万安门,均为砖石结构,上世纪50年代,因修丰沙线铁路而拆除。城的东西大街为主街,石板铺就,贯通城中,连接东西二门。城里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胡同,名称多有姓氏,如林家胡同、王家胡同、李家胡同等。大街中央一座古戏楼,经过维修,保存完好。戏台附近,当年有井,水质很好,能供村内人饮用。一棵古槐,长得高大,老人在此下棋、玩牌、聊天、晒太阳,想必当年也是村子中心,村民聚集的地方。

这次重访沿河城,显然与上次不同,村里人有了旅游意识,在文物古迹处写有标牌,指示名称,一目了然,有的标牌还做了说明,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或简要功能,有了文化含量与品位。比如有守备府衙门、督察院、演武厅、大小校场、大板仓等,文字简单,却令人浮想联翩。别看此时沿河城边远,古时却是军事重心,为这一带的大城堡,官僚机构驻扎,都司各官驻此,众多官员在此办公生活。古街的商铺就能透露出信息。城里有店铺,其中一家商号,名索记银楼,专门加工耳环、手镯、戒指等饰品。这家的门脸修得高大,生意定然兴隆。当年距此地不远的珠窝有银矿,能有这种专营店在此加工,可见这里的生活水准与消费能力。

城是武城,却有很浓的文化韵味。街上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旧民居,在一门前停了下来。几级台阶,门脸高大,是个大户人家。方形门墩,雕刻精致,是个文化人。门楼两侧的山墙下还嵌着石雕,一边图案为牡丹,上刻琴棋;一边图案为莲花,上刻书画,非常对称。这样的石雕在乡村很少见,何况它的精致与巧妙。进门正对着山墙,上有影壁,造型讲究。听村里人介绍,当年修建这所宅子,耗时3年。现在听来很慢,与现代观念有别,盖高楼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可在当年并不这样认为,是证明用工之多,做工之细。

问了村里的韩庆宦书记。他说还有石碑,在城外不远。几百米外有林业站,院落一隅,果有一石碑躺在地上。韩书记找了点儿水,泼在上面,字迹立刻清晰起来,看出沿河口修城记字样,为万历十九年辛卯夏四月吉日立。内容记载明万历六年御史中丞张卤督建城防始末。旁边放有碑首。此碑原立于沿河城圣人庙前。韩书记说,还有一块,应为《沿河城守备府》碑。这是两块很珍贵的石碑,是修城的见证。

遥想当年,元人数十万铁骑绕过外长城的雄关险隘,从沿河城西黄草梁、天津关,经十里坪一线南下,一举灭金。嘉靖年间,鞑靼部骑兵依旧经紫荆关,突破沿河口,大举进犯京畿,顺着山间峡谷,迂回到北京城下,明廷大为震惊。鉴于历代史实和血的教训,嘉靖三十二年,沿河口修建守备公署。此时,从居庸关过黄草梁至紫荆关一线的内长城业已完成。隆庆五年至万历三年又增建从居庸关过沿河口以西众多空心敌台。

沿河城是真保镇东北部的防御中心,有重兵把守,曾有哨楼、炮台、烽墩、营房、过营岗、望警台等一系列附属设施。在城里向南望去,能看到西岭山上的烽火台依旧屹立山巅。细读《四镇三关志》:沿河口营,嘉靖三十三年,设守备一员领,中军一员,把总一员,巡捕官一员,额兵一千二百一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部威胁的严重,不断增加兵力,紫荆关主兵从一千九百九十五名,嘉靖十五年间起,陆续增至六千六十九名数量成倍增加。通过这些记述,能够得知战事紧迫。士兵众多,也带来了城堡的繁荣与辉煌。

虽说沿河城属真保镇管辖,却都在自居庸关向西修建起的长城线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沿河城、斋堂城,皆为京城最西部的城堡;大寒岭关城、黄草梁,乃是明代内长城关墙。黄草梁主峰海拔1737米。这里的十里坪山高草深,一马平川。盛夏时节,万亩草场黄花遍地,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向西便见山巅上城墙蜿蜒,古韵悠长。明代万历年间,在这高山之上,依山据险,筑起长城,绵延数十里,城墙连接起七座敌台,便是当地人俗称的七座楼。城墙有自然坍塌,敌台有的也已不能登上,而经历400余年的风雨侵蚀,未曾维修,整体仍能存留,随着山形起起伏伏,实属难得。险要之地,正是天津关口,通往沿河城,及柏峪、爨底下、斋堂的进京古道。明人充分借鉴了元人的经验,再兴土木,把牢关口。

黄草梁早就听说过,想着去看,知道山高费力,做了很长时间的体力储备,终于如愿,也算了了一桩心事。我去时虽是春天,而山上寒冷,比山下晚一节气,草还没长,只留着去年的枯黄。树枝上也无动静,山色还是一片灰色,只有山桃花刚开,粉白中为枯山透出一线生机。登临其上,举目远眺,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环看四周,灵山、百花山峰峰相连。山下沟壑纵横,景色优美。去过龙门涧,应该就在附近。今日京城的自然景区,当年曾是边塞风光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