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澳大利亞出現了眼球文身。所謂眼球文身就是把色素注入眼球使其彌散至整個眼白。澳大利亞新聞網站援引醫學專家的話報道,這種程序是試驗性質、極端、會致癌,不過仍有一些愛作的人奮不顧身嘗試這種不可逆的做法。 眼球文身也許過於極端,不過,文身這件事情本身,從來都是帶有幾分異端色彩。 古代文身多為侮辱懲罰 人們大約都見過文身。文身就是用某種工具在人體皮膚上刺劃出各種紋樣的圖案,再用某種染料使其滲入皮下,等傷口癒合之後,染料的顏色就保留在皮膚上。 大多數較為原始的民族都有文身的習俗。而當一些民族漸漸進入文明以後,就把他們或許也曾有過的文身習俗忘記了,而把一些仍然保有文身習慣的人視為野蠻人。 比如,中國古代荊楚、南越一帶人們的習俗,要身刺花紋,截短頭髮,以為可以避水中蛟龍的傷害。中原的華夏文明人看了,就在【左傳】中發議論:斷髮文身,裸以為飾,豈禮也哉。 至少從那個時候起,在華夏文明人眼中,文身都是和野蠻、落後聯繫在一起的。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文身,特別是在面部文身,就成了一種刑罰的手段。 殷商時期的【尚書伊訓】中記載:臣下不匡,其刑墨。意思是說,大臣若不能直諫,則處以墨刑,就是以墨作染料刺於面部,是一種侮辱性的刑罰。 春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凡臣下犯法皆墨刑以為標誌。有一次秦太子犯法,按規定也得施以墨刑,商鞅當然沒有膽子給太子施刑,但又不能壞了規矩,於是就想了個變通的方法,讓太子的老師代替在臉上刺了墨。 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墨刑已不僅僅是給官員的處罰,它也施及百姓,成為一種普通的刑罰。讀過【水滸傳】的人,對罪犯刺面發配的情節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在臉上刺字,就是罪犯的一種標誌。這種把一時犯罪作為終身恥辱文刺在身上的墨刑,直到民國之後才徹底滅絕。 當然,在古代中國,民間的文身一直都存在。岳母給兒子岳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就是一個著名的文身勵志故事。而【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身上都有著名的文身花繡,那主要是為了表現他們的英雄氣概。而在底層社會中,特別是一些黑社會團伙中,文身的習俗更是一直沒有斷絕。 西方的情況則略有不同。文身的拉丁詞是stigma。【韋氏大辭典】所列stigma的定義中,有帶尖利器械的刺,切入奴隸或罪犯肉中的一個清晰的標記,以及恥辱或丟人的標誌等義項。 許多希臘、羅馬學者都提到,文身是一種懲罰。柏拉圖認為,犯有瀆聖罪的人應強制文身並逐出國。據歷史學家佐納熱說,希臘皇帝西奧菲洛斯對兩位公開批評他的人實行報復,讓人在他們前額上文下了十一行淫穢的詩句。 隨着基督教傳遍羅馬帝國,對奴隸和罪犯的文身做法逐漸被拋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於公元325年宣佈基督教為帝國的正式宗教。他下令,凡是被判有罪的人,手腳上都必須文刺,但不得在臉上刺青。公元787年,教皇哈德良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文身,以後的歷任教皇都遵循這一傳統。因為這個原因,文身在基督教世界幾乎不為人知,直到18世紀。 庫克船長記述近代土著文身 在近代歐洲,文身的重新發現與一個人的名字緊密相聯,那就是航海大發現中著名的庫克船長。 詹姆斯庫克1728年生於英國約克郡,父親是農場工人,母親生了8個孩子之後又生下了他。庫克13歲時被父親送到一個服飾商店裏當學徒,但他很不喜歡這種職業,幾年後先到煤船上當一名水手,後來參加了英國皇家海軍。在他當海軍士官時繪製了一份非常詳細的新地島平面圖,受到上級的青睞。不久,他便晉升為海軍軍官。 1768年,英國皇家學會擬選派一名海軍軍官到南半球去探險,庫克被選中了。他指揮的奮進號帆船從普利茅斯起航,8個月後繞過合恩角,登上了大溪地島。在這裏,當地土人的文身第一次引起了他的注意。 3個月後,奮進號來到新西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發現之後,庫克的船因為在新荷蘭(即現在的澳大利亞)東部海岸觸礁而停港修理。當庫克上岸遊覽時,又一次見到了當地土人那渾身畫滿紅色花紋的文身。 1772年,庫克再次受命率領船隊到南太平洋去考察。在大溪地島,他詳細地調查了文身。庫克寫道:這些土人眼睛的周圍,通常是白色的,而其餘的臉部,則用紅色和黑色的垂直線條作裝飾。在提到另外兩人時,他寫道:他們用黑色的交叉線條塗滿他們的全身。一天,他正與當地土人談事情,突然,在一大群土人的簇擁下,一個渾身刺滿奇怪花紋的老人站在他的面前。這個老人的文身,較之他人有着更華貴的性質,這是該地區的酋長。在這位老人的允許下,他見到了更多的文身人,還參加了幾次文身儀式。這一切都被詳細地記載在他的筆記之中。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的死在英國引起極大的震驚,接着庫克的筆記公佈了。從筆記裏,人們不僅第一次看到對當代土人文身的詳細描述,而且還為它那五花八門、奇奇怪怪的樣態所迷惑、傾倒,於是引起一場廣泛的文身熱。 直到今天,在歐洲的各種語言裏,文身一詞都還是從大溪地島的土語talu演化而來,比如英語中就叫tattoo。 馬戲團表演促文身傳播 庫克船長的發現,通過兩種途徑讓文身在西方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一種途徑是,水手們普遍以文身作為自己的職業標誌,引起世人的關注。當時,為了適應水手們的需要,世界上很多港口城市出現了一批文身室,專為上岸度假的歐美水手繪刺各種花紋圖案。這類文身作為裝飾所賦有的美感,很快為現代文明人所接受。 另一種途徑,就是當時的馬戲團興起了請文身男女擔任雜耍演員的熱潮。 最初,是一些西方商人直接帶文身的土着人奴隸來展覽。在整個18和19世紀,展覽文身土着人都是歐洲商人巨大的金礦。有記載的第一個展覽的文身土着人是吉奧羅王子,他來自位於菲律賓群島南部的明吉斯島,後來人們稱他為油彩王子。1691年他被一個叫摩迪的歐洲人買走,然後又賣給了法國探險家威廉姆丹姆帕爾,而威廉姆又很快將他轉賣給別的商人。在王子得天花去世之前,他們在小酒館和別的公共場所把他作為單項表演展覽。有人這樣寫道:要不是他在短短幾個月後過早死亡,他可能會成為他主人的金礦。 庫克船長第二次南下遠航時,帶回了兩個文身的大溪地人奧瑪依和土皮亞,他們是庫克的翻譯兼嚮導。後來,奧瑪依和在他之前的吉奧羅一樣,被發現其文身有潛在的經濟價值,最終也被展覽。 隨着時代的發展,那些實質上是奴隸的文身者展覽不再受歡迎,他們開始由文身的西方人來替代。由於競爭日趨激烈,土着人俘虜的故事誕生了。 第一位使用這種策略的白人大概是約翰路瑟福德。他聲稱於1828年被毛利人俘獲,在毛利人部落生活了整整十年。被抓之後不久,兩個祭司強行給他文身。他們當着整個部落的面表演了四個小時的儀式。在這個過程中,他失去了知覺,不得不花幾周時間療養。 據稱,路瑟福德身體恢復之後被該部落接納,提升到酋長的地位,很受人敬重。毛利部落人送了他六十多個少女,告訴他想選多少新娘就可以選多少。他很謹慎,只選了兩個。這兩人都是酋長的女兒。他在與毛利人共同度過的時光中打過仗,獵過人頭,還參加了其他活動。 19世紀末期,女性文身者的表演也出現了。和男性一樣,她們也在表演中講述一個個關於她們如何會有文身的令人憤慨的故事。美女艾琳伍得華德是1882年第一位文身的女士,她說文身是她在德克薩斯狂野西部為逃避虎視眈眈的紅色印第安人的性騷擾所需要的必要保護。 歐美引領現代文身演變 1850年,全美第一家文身服務社在紐約誕生,他們為文身愛好者提供各種文身服務。但傳統的文身方式速度既慢,痛苦又大,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和適應越來越多的文身者的需求,1891年,世界上第一個電動文身器在美國獲得專利,從此,針刺文身法在歐美等社會的上層人士中開始流行。 率先作了文身的頭面人物是當時的瑞典國王別爾納扎特。希臘國王奧斯卡爾和王后也都作過文身。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在後腰右側刺了一條大蛇,他本以為這樣可以不被槍打死,然而,暗殺他的子彈正從蛇的圖案上穿過,他因此而送了命,從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自從電動文身器發明之後,美國的文身者即以印製的圖案進行文身。這種圖案的大量印製,對於文身者圖式選擇的影響很大,許多圖案由於賦有共同的文化意義被大部分人所贊同並予以選擇,很快流行於世。 20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使用空心細針刺文身機,它可以按圖案一次性完成自動文刺花紋和上色兩道工序。但它仍然用機械的方法刺破皮膚,未走出傳統文身的窠臼,不能消除肉體的痛苦;而且文刺後其圖案終生不能改變。 所以,到了70年代,有人就發明了某些色彩絢麗,無害於皮膚,不溶於水,也不受肥皂等影響的顏料,用這種顏料來繪製圖案,能達到與文身同樣的效果,而且可以保持很長時間。一旦繪文者不喜歡這種花紋,需要重新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時,則可用特別的藥水將舊圖案洗去。但這種顏料有一個缺點,哪怕你用特製的藥水去清洗,仍然還會遺留下淡影。直到80年代,又有人發明了用水或肥皂洗不掉,而用特製的藥水一洗就清的顏料。至此,文身已不再用針和刀,而僅僅是請畫家描繪就可以了。 大千世界 選擇文身N個理由 正如前面所說,很多處於文明發展較原始階段的民族都有文身的習俗。那麼,文身代表着什麼?人們為什麼要文身呢? 原因也許很難用幾句話來說清楚。就好比問一個現代的文身青年,你為什麼要文身?他也許很難把內心的心理用語言準確地告訴你。 很多到仍有文身習俗的民族做調查的社會學家,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們無法得到統一的明確的回答。然而,社會學家們也歸納出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因: 圖騰標誌文身可能反映出某一民族的圖騰崇拜。不同民族、不同支系和部落的文身圖案各不相同,且不能通用。這也是原始先民萬物有靈、天人同構心理的一種反映。在我國傣、基諾、黎等民族中,文身具有與祖先認同的功能,只有文身(文面),死後祖先才相認,不文則不相認。 消災求福【漢書地理志】中談到,(越人)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這些記載也道出了文身的一個重要原因,即為了在生活中避免野獸的傷害。人通過紋飾而裝扮成水族,以求得真正的水族成員的認同而避免被傷害。更進一步,人們還希望通過文身,得到福佑。如我國傣、白等民族通過文獅、龍等圖案以示高貴;文牛王和咒語以求健康;文虎、豬大王等以求平安。 美的追求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很難想像,如果他們認為文身不美,他們會在自己的身體上做這樣的標記嗎?印度婦女就明確地稱文身為終生首飾,這當然是把文身當作美麗的裝飾。我國雲南瑞麗傣族地區流傳着一首歌,是姑娘催促其心上人去忍痛文身的。歌中唱道:你的皮膚又黃又滑/和田雞大腿一樣難看/青蛙的脊背腳杆花得多美呀/你連青蛙都不如/快去刺文吧/沒有錢,我把銀鐲送給你。 地位象徵在一些部族裏,不同的文身圖案代表在部族中的等級和地位。在有些部族裏文身是與獵頭的成功與否聯繫在一起的,如加裏曼丹有的部族,男子只有在成功地獵取到人頭以後,才能在手臂上和指頭上刺花。如果出戰而一次也沒有斬首,便不許刺墨。 獲得勇氣在某些民族中,文身被用作檢驗男子是否勇敢和承受痛苦能力的一種手段。文身在文刺過程中要忍受巨大痛苦,所以這也就成了男子是否勇敢、有忍耐力的一種表現。而人們一旦經受住了文身的痛苦,將他們所崇奉的圖案文在自己身上以後,他們的心理也會因此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會由此而變得不畏艱險、勇猛異常。 成人標誌在一些部族,舉辦文身禮是一個人成人的標誌。成人禮是原始社會男女青年跨入成年階段時經歷的一種儀式,是人類極為古老的風俗習慣之一。只有在氏族、部落共同為其舉行了儀式和賦予了某種標誌後才算成人。而且在沒有達到成人,獲得成人的權利和義務之前,不得具有性行為。 調查發現 文身喜好與所處緯度相關 人類學家的調查表明,文身習俗是一種分佈極其廣泛、具有全球性特徵的古老風俗習慣。 根據調查,世界範圍內文身的分佈也體現了集中性的特徵。世界上80%的文身都分佈在南北緯40度之間,而這一緯度帶正是熱帶、亞熱帶、溫帶氣候區。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生活在南北緯20度之間的民族、族群幾乎都有文身現象。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北緯20度之間正是氣候帶上講的熱帶。熱帶氣候的特點是:常年高溫、晝夜溫差小,特別是熱帶雨林地區平均的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等。以上這些季節特徵疊加在一起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生活在這個氣候帶內的人幾乎不存在保暖禦寒的問題。也就是說,人們根本不需要任何衣物就完全能夠順利地度過四季。而正是這裸露的身軀,給人類提供了可供描畫的素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