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談讀書:名聯浸潤養精神 名聯警句簡短凝練,內涵雋永,是涵養底蘊文氣,砥礪情操,促進人格修養的寶庫。以名聯爲鏡,可以提升看問題的視角,拓展思維的縱深度,培養出高尚的追求、博大的胸懷和抵禦名利權錢誘惑的浩然正氣。 上世紀60年代末,我讀初中,是一名學習優秀、老師器重、同學喜歡的尖子生。『文革』期間,我被突然拐彎的時代列車甩出去,摔得暈頭轉向。正當自己抱定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時,偶然見到周恩來總理在南開讀書時寫下的那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的對聯,如醍醐灌頂,幡然猛醒。於是,我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爲座右銘,借書讀,找書讀。在風雪怒號的塞外山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在一豆油燈下苦讀,手指凍得像小紅蘿蔔。在百米井下當採礦工,一身油一身汗地大干之後,別人打撲克下象棋,我捧書一本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如今年過花甲,回首來路,有順境、有逆境,有美夢、有噩夢,苦過、甜過,哭過、笑過,能做到心智不迷,方寸不亂,全賴了與書爲伴,楹聯浸潤。 在林林總總的楹聯中,我最喜歡浙江寧波天童寺的那副:『花繁柳密處能撥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可立定才是腳跟』。這副聯講的雖然是佛家定力,但充滿了精深廣博的人生哲理。能撥開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爲人處世的真諦;可立定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更是不負初心、迎難而上的勇毅。人的一生所需要的並不多,想要的卻太多。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熙熙攘攘的紅塵,層出不窮的誘惑,撥不開就會被浮雲遮望眼,浮躁焦慮,心散志衰,落進『懸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的險境危途。撥得開,看得透,才能像曲院風荷,出淤泥而不染;如香山紅葉,霜重色愈濃。任憑風吹雨打,始終智珠在握,方寸不亂。 穿越歷史天空,我們發現,無數仁人志士看重的正是這種定力。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秋瑾女俠的『金甌已缺總須補,爲國犧牲敢惜身』,再到陳毅的『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清白做人,看重國家,看淡名利,看重氣節,是歷久彌新的文化標識,更是民族精神的印記。反觀少數黨員幹部,也曾爲國家和人民奮鬥過,但最終在誘惑面前敗下陣來,究其根源,就是丟掉了信仰,喪失了精神。精神不是虛無的,空洞的。它是一種擔當,是一生的堅守,是需要用一輩子來兌現的承諾。它是『尚有雄心思馬革,不因孤忿泣牛衣』,是『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是『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說到底,精神是不慕權力,不圖虛榮的奉獻,是勇往直前,砥礪篤行的進取,是共產黨人朝夕於是,念茲在茲,立身立世的根本。 『人其恆心,必有天助』。我們的天就是人民,忘記了人民,天就會塌。抗戰勝利後,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橫徵暴斂,肆意侵吞民脂民膏,劍川古城西門外財神殿貼出一聯:『失民心,揮鞭難回敗局;握金寶,騎虎不能下山。』揭示了國民黨必然失敗的命運。以聯爲鏡,以史爲鑒,我們時刻不可忘記,黨的根基、黨的血脈、黨的力量就在人民群眾之中。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對使命的擔當。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永遠是共產黨人不二的追求。 (作者爲河北鋼鐵宣鋼集體企業公司幹部)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