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周有光·何必談我 咱們來談談這個世界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7-1-17 19:24| 發布者: 無端| 查看: 3582|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周有光與張允和在義大利龐貝城▲2016年11月25日,張森根(右)給周有光送去【畫傳】的出版說明,周有光閱後很開心。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文化大家周有光在度過了自己112歲生日的第二天,與世 ...

周有光與張允和在義大利龐貝城

▲2016年11月25日,張森根(右)給周有光送去【[wiki]畫傳[/wiki]】的出版說明,周有光閱後很開心。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文化大家周有光在度過了自己112歲生日的第二天,與世長辭。他是中國漢語拼音系統的重要設計者和推廣者之一,50歲前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 85歲前是語言文字學家,85歲後依然筆耕不輟,在文化領域開始了新的探索並成果頗豐。

他走過的百歲時光里折射出的是近代中國的變遷。他生於上個世紀清末的動盪中,學識貫穿中西,被連襟沈從文稱爲周百科。這位曾與愛因斯坦閒聊,與盧戇章、魯迅、茅盾並肩一起被【[wiki]ABC漢英大詞典出版社[/wiki]】在獻詞中提到的世紀老人周有光,在傳奇經歷的光環下,還是一個面對了無數悲歡離合的老者,一個因對知識和思考痴情而讓生命不熄的智者。

近況:

他回到了嬰兒時代,不願多說話了

歷經一個世紀風雨的人生,總是讓人不禁爲之感嘆。期頤之年對人生的思考更讓周有光的粉絲遍布世界各地,而其中不乏文化界的翹楚。

資深周迷張森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是拉美經濟和拉美經濟史研究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但跟記者見面時,剛過完80歲壽辰的他則更習慣自己的另外一個身份周有光多本著作的編輯者。今年,張森根送給周老的112歲生日禮物是他策劃編輯的【[wiki]超越世紀之光周有光畫傳[/wiki]】(以下簡稱【[wiki]畫傳[/wiki]】),這是三聯出版有關周有光文字的第11本著作,也是張森根爲周有光編輯出版的第9本圖書。

周有光生日前,張森根最近一次與周有光見面也是爲了這本新出版的【[wiki]畫傳[/wiki]】。

我把【[wiki]畫傳[/wiki]】的出版說明放大列印後拿給周老看,他把眼睛湊在紙前,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把400多字讀完。然後徐徐地放下它,看著我,微笑著雙手合十,手腕緩緩地向前晃動做出感謝的手勢,然後雙手再慢慢打開,分別握拳後豎起大拇指,兩手再一同輕輕地上下動著,表示對文章的贊同。

張森根給記者學起周有光的動作和神態,遺憾地表示周有光自從2015年初痛失愛子後就很少說話,只是安靜地坐在沙發或是床上,用簡單的手勢來與拜訪的人交流。

周曉平是周有光唯一的孩子,生前是我國氣象學領域內的專家,也是周有光主要的助手和傾聽者。2015年1月19日,剛剛才爲父親慶生後的83歲的周曉平在家中突感不適,入住附近醫院後於22日凌晨不幸去世。張森根與周曉平是多年的好友,知道消息後心頭無限痛楚,但他和其他關心周有光的人也更加揪心於這一噩耗對於周有光的打擊。

2月2日上午,沈從文的兒子沈龍珠和沈虎雛來到了周家,與周有光的外甥女屠樂琴、毛曉園及丈夫宋慶福一起將噩耗和盤托出。張森根回憶這是十分艱難的時刻,連保姆也無法控制悲傷,失聲痛哭。多日不見愛子的周有光並非全無精神準備,但無言的痛苦還是深深地擊中了他。他對周圍的人說,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安靜和獨處。

近兩年,仍有很多人希望張森根能幫助引薦,以探望周有光,但都被張森根一一婉拒。張森根搖搖頭道,我也是儘量不去登門拜訪,怕打擾到周老。經常是通過電話聯繫負責照顧周老的保姆,詢問近況。

2016年12月,周有光因發燒在醫院裡住了三周,當27日平安出院回到家裡時,他正在頑強地跨入112歲的門檻。張森根形容周有光當時的狀態是返璞歸真,回到了嬰兒時代。他不願多說話了,只想躺在床上睡覺。這個世界好像也漸漸與他無關了。他的表情和儀態是超然物外的。

長壽:

靠的是讀書、寫作和思考

對於這位走過112年的老人,外界常會對他頑強的生命力感到吃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有光結婚時,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35歲,但他早已活過三個35歲。而對於周有光的長壽,張森根說周有光其實生活上沒有什麼長壽的秘訣,周有光年輕時很少運動,平時也一直粗茶淡飯。2015年後因腸胃功能衰退,主要服用醫院配製的營養液。所以,張森根覺得讀書、寫作和思考才是周有光延續生命之火的不二法寶。

周有光的書房只有八、九平方米,但他堅稱室小心乃寬,心寬室自大,而正是在這間斗室里,他創作出了80歲以後的一系列作品。他立志以終身教育,百歲自學鞭策自己。他主張老來讀書,學然後知不足,老然後覺無知。

張森根最佩服周有光在110歲前還能讀書寫作的時候始終堅持親自用放大鏡閱讀,用打字機寫作。104歲時周有光爲了寫作【[wiki]從人均GDP看世界[/wiki]】一文,查閱了只有32開且字體極小的英文版紐約時報的【[wiki]2009世界年鑑[/wiki]】。

周老就拿著放大鏡一行一行地閱讀,然後排列、歸納、分類、比較出各國的數值,寫成專文。

張森根給記者展示了那本厚厚的年鑑,難以想像一個百歲老人是如何將這些螞蟻般密密麻麻的小字吃進去,再經過消化後吐出來形成充滿智慧的文章。

張森根說,110歲後的周有光雖然很難再伏案寫作或是閱讀,但仍將自己有限的精力聚焦於對世界變化的思考。【[wiki]畫傳[/wiki]》裡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曉園每次一跨進書房,周有光就會說,你來了,好,好。今天有兩條重要新聞或者說,你來了,坐,坐,今天有三件大事周曉平去世後,親友拜訪與周有光的談話只要涉及個人隱私和情感話題,周有光總是說:不談我自己,我們談談這個世界。

張森根以前也常常在小書房裡跟周有光談世界,他仍很懷念那些恬靜的時光:周老是蘇州人,我是上海人,兩個人在小書房裡談古論今,屋子裡都是帶著濃重鄉音的普通話,常常是吳儂軟語,很有意思。但是,近些年,身邊的親人相繼故去,加之去年的幾場大病讓周有光的身體日漸衰弱,早已不再能與訪客有太多語言上的交流,只能傾聽並以寧靜的微笑示意。

要與漫長歷史相伴,自然早已閱盡了人間的生離死別。2002年8月14日,周有光在度過自己93周歲生日後的第20天,妻子張允和去世。周有光雖然對生死已經看得很淡漠,但妻子的離世還是他晚年承受的最大打擊。他兩次重病住院,再也沒有回到他和張允和共同的房間居住,而是開始在小書房中工作和睡覺。

但周有光從讀書、寫作和思考中也得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他說:我們結婚七十年,婚前交友八年,一共七十八年,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兩人中少一個人!她忽然離我而去,使我不知所措。後來我忽然想起,青年時候看到一位哲學家說:個體的死亡是動物進化的必要條件。我恍然大悟了,我已經九十八歲,活到一百歲也只有兩年了,跟她同歸靈山,爲時不遠,這是自然規律。這一想,我泰然了。他當時從中得到慰藉。此後他在歐陽中石及其女兒的幫助下,整理並出版了妻子的遺著【[wiki]崑曲日記[/wiki]】,作爲最好的紀念。

張森根也常常被周有光的樂觀所感染。他說,周有光活得自在,自得其樂,從不生氣。對於自己的長壽,也只是笑稱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記者看到,在張森根爲周有光編輯的書內頁中,周有光題字總是以森根兄稱呼比自己小30多歲的張森根。張森根告訴記者:周老說自己81歲的時候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100歲的時候他才20歲,論年齡我是他的兄長。

正是周有光這樣的性格,讓他也收穫了來自幾代人的尊敬和守護。即使此時與他同一輩的學者和同事基本都已遠去,但是周有光仍舊因爲思想觀點和待人的風度贏得了超越時代的友誼。

晚景:

和兩個忠心耿耿的小保姆拉鉤,約定互相幫助

張森根第一次對周有光著迷,是在2005年閱讀了周老的【[wiki]百歲新稿[/wiki]】。如今說起來,張森根仍舊是不惜用所有的詞彙去讚美周有光帶給他的精神啟迪:當時讀完後就覺得,與其啃古書、啃洋書,不如先把周老的書讀懂。他的書通俗、通暢,意蘊深厚,舉重若輕,古今中外,兼容並包。隨後的幾年內,張森根從【[wiki]朝聞道集[/wiki]】開始,幫周有光整理、修訂、增訂了他的多部著作。

張森根在很多採訪中也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周有光著作的推崇。他說,112歲的周有光,50歲前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 85歲前是語言文字學家,85歲後是關注時代變化和歷史演進問題的文化學家。經過這些年的耳提面命,我越來越覺得,周老的學問是我們了解歷史、走進世界最便捷的梯子。2015年第10期【[wiki]文化學刊[/wiki]】雜誌上登了一篇採訪我的文章,題目就是【[wiki]讀周有光書的人越多,中囯越有希望[/wiki]】。我認同這個觀點。 張森根如是說。

但是,編輯出版過多本周有光著作後,張森根也發現周老的粉絲大都是老年中年知識分子,最長者年齡在百歲以上。大多數80年代後出生的青年人基本上不太了解周有光。他坦言,這次【[wiki]畫傳[/wiki]】的出版目標之一就是向廣大青年讀者介紹周有光。

據悉,這本6萬字、配圖240幅的【[wiki]畫傳[/wiki]】未正式上市前,就已預售了2600多冊。該書描述了周有光的主要生平,主要引用了周有光晚年發表的【[wiki]逝者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wiki]】中的文字,並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反映時代背景或生活場景的圖片,其中不少圖片更是首次披露。

青年人也許可以在周老一生的經歷中獲得啟發。他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畢業後靠自學成才,一生雖然只有一張1927年光華大學李石岑簽發的文學士證書,但他注重真才實學。1946年他去美國後,曾去兩所大學聽課,晚間去圖書館看書自修。他曾先後六次參觀了紐約的同一家博物館,只爲學習到知識。那時,他憑愛好在美國搜集了語言文字學方面的大量資料,回國後從金融改行到語言學的時候才毫不費力。 張森根說起周有光的人生經歷仿佛如數家珍。

不過,張森根更希望讀者們讀過【[wiki]畫傳[/wiki]】後能找一些周有光的原著讀一讀。他說,無論是讀周有光的哪一本別集,如修訂版【[wiki]百歲新稿[/wiki]】、增訂版【[wiki]朝聞道集[/wiki]】或是【[wiki]拾貝集[/wiki]】等等,都能讓青年讀者受益。張森根說自己給周有光編輯著作完全是憑自己對周老的崇敬,他自嘲我發表自己業內的文章一個字一塊錢,而給周老編書的報酬最後買周老的書送朋友都不夠。所以我是發自內心認同周老著作中的思想,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從中有所領悟。

除了周有光的諸多成就,【[wiki]畫傳[/wiki]】中也描繪了一些周有光百歲後的生活細節。書中寫到逝世前的日子裡,親人相繼離去的周有光始終與兩個忠心耿耿的小保姆一起生活,這個被周有光稱爲小家庭的地方,周有光在外人面前不可能表露的痛苦和悲歡才偶爾有所流露。他還試圖讓自己快樂起來,在精神狀態許可的時候,教她們一些文化知識,和她們拉鉤,承諾有生之年互相幫助。

如今,穿越世紀之光的周有光曾經面對的喧囂也歸於沉寂,他獲得了真正的安靜和與妻兒團聚的幸福時刻。如果說起周有光的一生,也許就像周有光的摯愛張允和生前所寫的那樣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鮮花
1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