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期 ▼ 『聚勢傳承,跨界創新 2017年12月02日 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論壇 暨第二屆中醫藥健康服務鵬城論壇 在深圳如約舉行 』■醫館界丨半夏 採訪視頻搶先看! ▼ 自7月1 日起,【中醫藥法】已經實施了近半年,中醫確有專長人員的考核以及中醫診所備案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細則近日也剛剛出台,與此同時『一帶一路』依舊勢不可擋,『大健康』等與中醫相關的概念被各界人士紛紛提到。 整個中醫健康服務行業前景更加明朗,其它各界人士也紛紛試水中醫藥產業。 ▲論壇現場 『2017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深圳)論壇暨第二屆中醫藥健康服務鵬城論壇』12月02日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了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領導,行業專家,與企業家代表,探討【中醫藥法】新形勢下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現狀,機遇與挑戰等焦點問題。 ▲嘉賓簽到 本次論壇關注點更加多元,嘉賓又碰撞出哪些火花? 往下滑 ▼ 【中醫藥法】出台的重大意義 ▲陳珞珈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 陳珞珈會長演講中笑稱自己參與【中醫藥法】的制定,從黑髮人變成了白髮人,風雨兼程三十一載,【中醫藥法】終於出台。也對中醫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中醫藥立法能夠將中醫事業在國家關係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從而保障並規範其發展。 第二,立法能夠改變『人治』狀況。沒有法律只有政策,因地而異的現象比較明顯,當衛生行政部門堅決貫徹政策的時候,中醫事業就得到發展,反之受到影響甚至停滯。 第三,立法能夠『依法治醫』。中醫工作歷史遺留問題多,新問題也多,急需專門的法律加以明確規範和調整。 【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範】的應用 ▲洪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原巡視員 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 中醫養生文化產業不容小覷 ▲何清湖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中醫養生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痛點在於其內容與形式過於碎片化,應當正視這一顯著特點。 中醫養生文化可以轉化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與健康產業例如食品,養老,休閒等方向相融合,還可以提煉出針對性更強的產品和技術,例如王老吉等飲料。 將來如果能夠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產業的體量將無比巨大。 中醫藥發展亂象與機遇並存 ▲袁斌華深圳市藥監局原藥品安全監管處處長 在中醫藥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袁斌華博士提出了自己對某些中醫藥亂象的擔憂,例如中醫師承的變味: 以批量的、規模化、模式化的培養為中心的中醫大學學歷教育應該主動退出師承陣地,否則還是師承為主的模式。 應該鼓勵個體或者個體的聯盟,特色技能為核心,以親密信任的師徒關係為基礎傳授,傳承學習散落在民間的中醫特色技術。 中醫館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中醫館建設與發展的思考 ▲鄭格琳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員 中醫館快速發展的原因在於:政策鼓勵與政府推動中醫藥發展;大健康養生潮流的推動;傳統藥店的轉型需求;中醫館產業投資自由並且產出快;基層中醫館建設 的政策利好。 鄭格琳研究員還梳理了跟中醫館有關的諸多政策,呼籲大家共同參與,研究出中醫館的建設指南。 >>>>深圳中醫館調查思考 ▲李順民 深圳市中醫藥學會會長&深圳市中醫藥健康服務協會會長 深圳市中醫藥學會李順民會長發布了【深圳市中醫館經營現狀調查】,以21家醫館,154名中醫館顧客提供的數據為基礎。 深圳中醫館發展的主要困難有:自己開醫館的醫生並不懂經營;深圳市名中醫資源有限;市民對中醫認識度不多不高,信任度不夠;房租和人工等經營成本過高;醫館經營過於依賴名醫資源等。 深圳中醫館對政策的希望:架起民營企業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梁;組織中醫館管理人員到其他中醫館參觀;做好深圳市內社區的中醫普及;提供師資力量進行中醫人才的培養等。 他山之石,跨界創新 中醫藥產業要發展定不能囿於本行業之內,也許學習其他行業的成功模式是突破之法。 香港百本與超過18,000多名符合資格的專業醫護人員合作,作為中介平台,最重要的是建構了一個互信平台,讓客戶安心。 作為中介平台,避免醫療失誤顯得尤為重要,百本主要靠標準嚴格的服務流程和與全面的專業人員配備以及設備配備來防止醫療失誤。 ▲關志康 香港百本醫護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王鵬在醫美行業僅僅簽一單就要500萬人民幣,醫美行業多元成熟的營銷模式,注重品牌推廣,對醫生的尊重與重視都值得我們借鑑。 ▲王鵬 深圳市一心健康服務有限公司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需授權。 · END · 採訪|半夏 編輯|半夏 視頻|五味子 視覺|三七 -轉載原創聯繫- 首席小秘書 微信|zytc_zs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