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開播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開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評價。該節目歷時兩年打磨,可圈可點之處不少,但最令筆者感動的是,它激發和釋放了國寶重器的人文氣息,讓它們得以『開口說話』。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對歷史煙雲的見證,都承載著許多鮮活的人和事。與文物展示有關的文藝創作,若能在普及文物知識、展示文物精湛工藝的基礎上,用心往更深處挖掘,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就可能激發和釋放出文物所蘊含的濃濃人文氣息,讓文物『活』起來。 【國家寶藏】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第一期節目中,石鼓引出了故宮守護人的故事。抗戰時期,爲避免百萬件國寶被日寇洗劫,梁家第一代故宮守護人梁廷煒輾轉全國16年,將石鼓護送到南京。抗戰勝利後,其子又將石鼓運回北京。如今,作爲梁家第五代故宮守護人,梁金生繼續守護著石鼓等文物。一件石鼓,五代國寶守護人,文物背後的故事多麼鮮活。『誰其守之?惟吾隊士。誰其護之?惟吾隊士!』當幾代國寶守護人一同宣讀當年的【故宮守護隊隊歌】,誰能不爲之心頭一熱呢? 啟用『明星護寶人』,讓深受不同年齡層觀眾喜愛的藝人在節目中扮演角色,穿越時空對話,則是力圖以戲說形式展現文物與歷史人物的聯繫。輕鬆活潑的畫風也豐富了觀眾體驗,讓【國家寶藏】較之傳統的鑒寶節目多了一些趣味。當然,這類節目中的穿越、詼諧需要把握好度,避免過猶不及。從傳播效果上看,嚴肅的國寶故事講述也好,適當詼諧有趣的文物戲說也罷,都是爲了讓文物『說話』,釋放其內在的人文氣息、歷史溫度、情感色彩,更加貼近普通人,可謂殊途同歸。 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訪華,到故宮觀看文物修復技藝展示和珍品文物展,並欣賞京劇表演,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是原來的人,黑頭髮、黃皮膚,傳承下來,我們叫龍的傳人。』激盪於中華兒女心底的文化自信,源頭是我們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一件件文物串起的不曾斷代的古老中華文明。 每一件國寶重器及其蘊含的精神財富,都屬於全體國民。媒體也好,博物館也好,都應努力創新表達方式,讓文物以可親可近的面貌進入公眾視野,讓公眾共同欣賞,共同收穫感動、快樂乃至自信、自豪。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