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庸】詮釋的新面向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7-12-28 09:43|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011| 評論: 0|原作者: 李敬峰|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中庸】因其內含豐富的心性思想,故而在宋代闢佛興儒時得以升格,躋身『四書』行列,此後一直被定位為儒家賴以建構心性之學的經典之作。這一相沿成例、視為固然的認知模式在明代夏良勝那裡得以系統的突破。他的【中 ...

【中庸】因其內含豐富的心性思想,故而在宋代闢佛興儒時得以升格,躋身『四書』行列,此後一直被定位為儒家賴以建構心性之學的經典之作。這一相沿成例、視為固然的認知模式在明代夏良勝那裡得以系統的突破。他的【中庸衍義】顛覆了傳統對【中庸】的認知和定位,使得【中庸】詮釋發生新的面向。

註疏體轉向衍義體。在詮釋體例上,【中庸衍義】一改以往學界廣泛採用的註疏體的解經模式,完全打破註疏體循章依句、有注有疏的解經格式,因襲南宋真德秀開創的『衍義體』詮釋體例,以『確立綱目,先經後史,諸子議論,自己按語』的原則和次序詮釋【中庸】,征經引史,以經證史,圖文並用,通俗易讀,推衍先儒未發之義,探究帝王治道之術。【中庸衍義】首先以『三德、五道、九經、三重、誠明、中和、平天下』為綱,以『性、道、教、達道、達德』等為目,每目之下又設立數量不等的子目,每一子目又分成若干條,每一條下先引經典或先賢之語,後置良勝按評之語,這就構成結構清晰、體例完備的『衍義體』詮釋模式。這種注經模式不受註疏體框架的限制,更能擺脫考證名物、辨字析句的煩瑣,尤其是不再拘泥於經文的限制,可以單刀直入,直面現實問題,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彰顯詮釋者關懷現實的意圖,如是書『崇神仙、好符瑞、改祖制、抑善類數端,尤究極流弊,惓惓言之,蓋皆為世宗時事而發』,另一方面也最能系統展現詮釋者建構『帝王之學』的方略和譜系。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夏良勝並非『衍義體』的創始者,但卻首次將『衍義體』應用到【中庸】的詮釋中,這無疑拓展了【中庸】的詮釋方法和路徑,賦予【中庸】更為廣闊的詮釋空間,激發了【中庸】的思想活力。這在明代中後期略過經典、空談心性之風甚囂塵上之時,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言性之書轉向言政之書。四庫館臣言:『迨有宋儒研求性道,(【中庸】)始定為傳心之要,而論說亦遂日詳。』也就是說,自宋之後,【中庸】一直被視作『言性之書』為學人承繼和詮釋。而夏良勝則有意改變這一認知傳統。他認為,朱子平生用力盡在【大學】【中庸】二書。真德秀作【大學衍義】,推衍朱子內聖外王之學,唯獨【中庸】,以往學者多從心性之學的角度解讀,而從政治哲學角度系統推衍【中庸】則少有學者問津,這就致使朱子之學不備,故而他着力從經世致用的角度來詮釋【中庸】。首先,在篇章結構上,夏良勝專門增加卷十四至卷十六『三重之義』和卷十七『平天下』,這是【中庸】原本所沒有的內容。『三重之義』從因革之禮、郊祀之禮、宗廟之禮、朝廷之禮、正樂之禮、命官之制、審刑之制、田賦之制、兵戎之制、崇勛之制、經濟之文、詞翰之文等子目推衍。『平天下』本為【大學】所有,夏良勝則從『創業之治』『守成之治』『中興之治』和『經常之治』四個子目進行推衍,闡述治國理政之道。其次,在具體內容上,夏良勝將其對現實政治的關切貫穿到【中庸】的詮釋中,重點從治道之基、治道之教、五倫綱常、法制禮數、創業守治等角度解釋【中庸】。以【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為例,夏良勝解釋說:『天之生人,使之各得其性,人君治人,使之各遂其性。』將其與現實政治掛鈎,更遑論其他章節。夏良勝這種以『經世致用』為導向的詮釋方法在【中庸】詮釋史上獨樹一幟,凸顯了【中庸】的『政治性』,實開以實學系統闡釋【中庸】之先路,然生臆斷之弊,其過不可掩肆意、附會之失,而其功亦不可沒也。

儒生之學轉向帝王之學。研治經典歷來有『儒生之學』與『帝王之學』的分疏,【中庸】亦概莫能外。蓋帝王之學『識其大者而已。考興亡,究治亂;別賢否,明是非;法其所當法,戒其所不可不戒』,而儒生之學『多聞強記,將以待聘,故其學貴乎博』,可見兩者詮釋目的的差異決定了其所關注內容和解讀方式的不同。夏良勝的【中庸衍義】無處不體現着強烈的『帝王之學』的痕跡,從而與『儒生之學』區別開來。首先,在詮釋目的上,是書本就是夏良勝向嘉靖皇帝的呈貢之作,他明確說冀望是書能夠讓嘉靖皇帝『成己成物,知人知天,俟百世而考三王,尊德性而道問學;時中建極,九圍仰日之方中;則天難名,萬古頌為天之大』,也就是讓嘉靖皇帝修己治人,成就萬世不朽之帝業,以成人君之美。其次,詮釋對象直面帝王。儒生之學詮釋經典或面向聖賢,或面向儒生,或面向科舉,而【中庸衍義】則直面帝王,將帝王預設為在場的、潛在的對話對象,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建言獻策,我們可從【中庸衍義】按語之前皆加『臣良勝曰』得到明證。再次,在徵引內容上,夏良勝一方面大量徵引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明代先王之言,另一方面則廣泛引用董仲舒、胡安國、二程、朱熹等歷代聖賢之論,且尤以程朱理學為最。不同於一般的儒生之學多引聖賢之論的方式,這種釋經方式是通過徵引同為帝王的言論,以增加理論的權威和帝王的信心。最後,在詮釋方式上,是書不求文辭幽深,不徒章句尋摘,少炫耀深奧之言,多經世致用之理,目的就是讓帝王便於通讀理解,便於掌握概要。如【中庸】當中較難理解的『誠明』章,夏良勝將其分解為『治己之誠』『應物之誠』『自知之明』『知人之明』四個條目進行解讀,並用大量的聖賢之言、故事案例進行佐證,以降低【中庸】原文的複雜性、難懂性,使帝王直通治國理政之道。

總之,【中庸衍義】是【中庸】學史上第一部系統地以『衍義體』的形式對【中庸】展開的創造性詮釋,將僅有三千餘字的【中庸】推衍為十七卷的皇皇巨著,成為與真德秀【大學衍義】齊名的『帝王之學』的佳作,可使人君『比類屬思,覆視於冊,有相發焉』。【中庸衍義】雖然因其被貼上『帝王之學』的標籤而少有儒生關注,但其所開創的【中庸】詮釋路徑及其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仍然具有穿越時空的現實價值,值得我們去重新發現和挖掘。

    (作者:李敬峰,系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