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月6日,中國玉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新疆和田玉開採史】出版發布會在科學出版社舉辦。發布會由科學出版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玉行業協會共同主辦,與會嘉賓圍繞新疆和田玉的開採與中國玉文化的主題進行了研討。 新疆和田玉是產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玉料,以往的相關學術研究多集中在對玉器的研究,對新疆和田玉料開採的研究一直相對滯後。【新疆和田玉開採史】由著名玉器專家、新疆和田玉行業協會會長於明撰著。本書全面研究整理了新疆和田玉開採開發和運輸貿易的歷史文獻,全面深入地考察了新疆崑崙山—阿爾金山一線的產玉礦區和重要礦口以及歷史遺蹟遺存。作者以歷史文獻記載為線索,以大量實地考察資料為基礎,從全新的歷史角度,對新疆和田玉開採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力爭還原新疆和田玉開採歷史的真實情況。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介紹新疆和田玉玉料開採及貿易歷史的學術專著,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與會嘉賓就中國玉文化和新疆和田玉玉料問題進行了研討。於明認為,和田玉的開採、貿易歷史就是一部內地和新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經濟互促發展的歷史,對於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有着重要的啟示意義。科學出版社副總編兼文物考古分社社長閆向東表示,【新疆和田玉開採史】是一本有紮實觀點、翔實資料的書籍,對於行業研究有重要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盧兆蔭讚揚本書收錄文獻資料齊全,特別是收錄了對我國幾乎全部正在開採的玉礦的一手考察資料,提出了一些獨創性的觀點。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徐琳表示,這本書填補了玉器研究中對玉料研究的空白,『籽料無糖』等觀點有重要價值。與會的玉器收藏家認為,於明的研究成果對玉器收藏家提高鑑賞和辨偽能力,尤其是認識玉料、辨識玉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參考價值。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