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月4日5時28分迎來『立春』節氣。此時節,雖然寒意猶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擋。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排列順序,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時節會看到微微的綠色。 天文專家表示,從天文學上來看,立春預示着美好春天的到來,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雖然並不意味着馬上進入春天,但畢竟白晝變長、天氣變暖已成大勢所趨,萬物復甦、春回大地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重要民俗節日,為了迎春,我國民間在這一天有『咬春』『鞭春』等民俗活動。 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吃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蘿蔔,謂之『咬春』,寓意迎新納吉,祈福來年風調雨順、春風得意。 『鞭春』又稱『鞭春牛』『祭春牛』『打春牛』,就是用泥土捏成一個象徵農事的耕牛,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春天、對農業的重視,表達了對農業豐收的祈盼,也寄託了先民對人勤春早的信心與嚮往。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