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肇錫余以嘉名 談談姓名文化的歷史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8-3-23 11:31|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574| 評論: 0|原作者: 姜洋|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肩水金關漢簡,地節三年(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閏月吏民出入關致籍』,是一份官吏、百姓出入關隘、渡口的名單,詳細記載了出入人員的姓名、職務、籍貫、爵級、年齡、出入時間,有的還記錄身高、膚色等。 ...

肩水金關漢簡,地節三年(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閏月吏民出入關致籍』,是一份官吏、百姓出入關隘、渡口的名單,詳細記載了出入人員的姓名、職務、籍貫、爵級、年齡、出入時間,有的還記錄身高、膚色等。此類簿籍文書是研究漢代普通官吏、百姓姓名的第一手材料。

陳氏宗譜像圖,出自1988年版【義陳宗譜】。唐宋時期江州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

西漢元帝時史游所作【急就篇】又稱【急就章】,爲中國古代最早以人名爲題材的著作。書影爲明毛氏汲古閣刻本。

現代家庭對新生兒起名普遍重視,『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歸其原因,在於傳統的多名制轉變爲現代的一名制,傳統姓名文化體系中的名、字、號、室名等逐漸淡出人們視野,更鮮有人用地望、排行彼此稱呼,於是姓名就成爲一個人最重要的社會符號。事實上,姓名文化有濃烈的族群情節和深厚的文化根脈,全面看待和傳承姓名文化,同樣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踐行。

姓名文化是社會變遷和民族融合的時代鏡像。甲骨文中商人多以甲、乙等天干爲名。【淮南子·本經訓】載:『堯之時,十日並出。』十日之名,即我們今天熟知的『十天干』,也稱爲『干十』,結合甲骨卜辭中商人對於日出、日落的祭祀活動,我們可以窺見殷商先民的太陽崇拜觀念。至周代,取名進一步複雜化。【左傳·桓公六年】記載了周人的取名與避諱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爲信,以德命爲義,以類命爲象,取於物爲假,取於父爲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這些原則,至今仍有影響力。商周貴族以姓氏『別婚姻』『區貴賤』。至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成爲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姓與氏的融合代表了『禮崩樂壞』變革時代的來臨,更意味著平民階層的崛起。

至『布衣將相』的漢代,姓氏已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百姓開始普遍擁有姓名。於是我們看到了以延年益壽爲取向的『彭祖』『千秋』;以開邊尚武爲理想的『廣漢』『定國』;以崇儒慕古爲意趣的『孝謙』『忠信』『禹』『湯』等多元姓名文化的綻放。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隨著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北魏孝文帝改鮮卑複姓爲單姓,西魏宇文泰又改單姓爲鮮卑複姓,至李唐王朝建立,通過賜姓名的方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融合及拉攏北方藩鎮勢力,無疑爲這一時期的姓名文化增添了額外的政治色彩。宋代儒學復興,姓名文化中敬祖延宗的宗法意識與『修齊治平』積極入世思想的回歸。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時,一系列反映救亡圖存、凸顯民主革命意識的名字,成爲照耀近代中國的光輝印記,更成爲炎黃子孫不屈不撓拯救民族危亡時迸發出的時代強音。

姓名文化飽含著頑強的生命意識和血緣根脈。在姓名中融入對先祖的追憶與未來的期望,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延續。正如屈原在【離騷】的開篇中所吟唱的那樣:『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種在名字中追敘先祖的血緣命名形式,與今天哈尼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採用的父子連名制具有同樣的文化意義。因爲姓名從產生的時刻起就代表了一種血緣繼承關係,表示家族成員之間血脈相連,表明生命基因綿延不絕。尤其是唐宋以來,人們按照『字輩譜』命名的方式,更彰顯出濃厚的宗族觀念和文化傳統,以姓名爲載體,再由姓名接續成譜牒,最終編連成一個孝悌力田、薪火相傳的家族世系。於是,我們才能看到義門陳氏『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無雙』的千古美談,而留存至今的【義門陳氏宗譜】,依然記錄著這個『莊分七十二州郡天下無雙』的大家族的血緣根脈。

姓名文化寄託著執著的道德期盼和人生理想。中國傳統社會的泛道德主義傾向,要求個體的言行必須遵守社會道德價值的約束,名字亦成爲貫徹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從修身律己的個人品行,到詩書傳家的文化期盼;從勤儉耕讀的家族傳統,到安邦定國的濟世情懷。名字凝聚著先輩們對子孫後世的美好祝福,對道德理想的發揚與傳承。因此,一個人的名字一經選定,就不可輕易更改。【禮記·曲禮下】:『君子已孤不更名。』孔穎達解釋其爲,因名字爲父母所取,不輕易改名是對父母的尊重。但當先輩們給予的名字與自己的人生理想大相逕庭,甚至背道而馳的時候,更名以明志就成爲一種關乎理想與信念的人生抉擇。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原名文濬,因崇尚陽明心學『知是行之始』的觀點,曾用『知行』一名,但隨著其教育理念轉變爲『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爲『行知』。從『知行知』到『行知行』,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變化,折射出的卻是陶行知對於如何振興國民教育的畢生探索和哲學自省。徐特立原名懋恂,在目睹了舊社會的種種黑暗與不公後,毅然樹立起不入流俗、教育救國的崇高理想,於是『特立獨行,高潔自守』成爲這位老革命家始終堅守的人生信條。

追求簡單、自由、個性,已成爲當今姓名文化的主要趨勢,『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的取名傳統,亦被大眾重新重視。很多家長受到傳統道教和方術文化影響而堅持名字要與生辰八字、陰陽五行相結合,不僅給孩子的名字中充斥了很多生僻字,更給這種取名方式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不少人甚至花費重金『改名開運』。這樣的取名方式並不可取,希冀一個『五行俱全』的好名字而獲得一帆風順的人生,這樣的思想也未免過於功利。

在姓名文化逐漸向傳統文化復歸的同時,我們更有必要深刻理解姓名文化的真正內涵,避免熱門詞語的過度堆砌和對古人名諱的刻意模仿。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徵相結合,充分發掘姓名文化中蘊含的文化積澱、民俗資源、審美意趣。引典齊賢,尊禮重德,將姓名文化變成滋養一代代中國人高尚品格的文化沃野。

(作者:姜洋,系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史專業博士生)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