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三農雜談·二十四節氣不能丟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6-6 09:05|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845| 評論: 0|原作者: 常欽|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積累,不僅不能丟,而且要隨着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內涵,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日前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二十四節氣攝影展,草木榮枯、候鳥來去的鏡頭,農事節氣裏的勞 ...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積累,不僅不能丟,而且要隨着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內涵,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日前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二十四節氣攝影展,草木榮枯、候鳥來去的鏡頭,農事節氣裏的勞作場景,各地傳統農俗喚起不少人的記憶。可是也有人擔心,如今農業技術發達了,人們把傳統農俗丟了,尤其是許多年輕人,什麼節氣種什麼,什麼時節幹什麼農活,都不甚了了。

隨着現代農業技術發展,農業逐步告別看天吃飯,有人認為,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二十四節氣,對農事活動的指導功能越來越弱,節氣已經過氣,應該躺進歷史博物館。調查顯示,年輕人對節氣的認知逐漸淡薄,節氣演化而來的農事諺語也正在被遺忘。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二十四節氣指導着傳統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積累,不僅不能丟,而且要隨着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內涵,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事實上,二十四節氣仍然是農業生產的好幫手。『穀雨前後,種瓜種豆』,在不少現代農業園區採訪,農技人員紛紛表示,技術再先進,也要搶抓農時,遵循作物自然生長規律。比如,穀雨前後雨水充沛,我國東北地區水稻育苗插秧,華北地區小麥抽穗揚花,南方早稻進入移栽高峯,田野上涌動着勞作熱潮。可見,許多農民還是節氣的自覺使用者,依據節氣指導農業生產,開展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二十四節氣也是人們生活的好助手。『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成千上萬條節氣諺語指導着人們衣食住行,數據表明,有關二十四節氣論著中,飲食養生類論著佔總數的48%,節氣與中醫關係密切,為養生保健提供建議參考。找准百姓需求,通過數據化手段推廣節氣生活指導,就能更好服務百姓生活。

針對年輕人不太了解二十四節氣這一問題,要想方設法讓二十四節氣走進農村社區、學校,開展農事體驗活動,通過節氣民俗實踐,讓年輕人更多地了解豐富的民俗文化。除了二十四節氣,對於有些瀕危農業文化項目進行搶救性保護與利用,對傳承人進行重點保護,培育下一代傳習技藝。

進一步說,我國是農業大國,具有眾多的農業文化遺產,農民是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和保護者,許多地域特色鮮明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都是發展旅遊的重要資源。充分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價值,利用其中的優秀元素,通過創意策劃、文創產業開發,讓農民從中獲得收益,從而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積極性。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