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華靜修園 中醫是在【詩】【書】【禮】【樂】【易】等六經以及儒道文化土壤中發生發展的,與儒道文化具有俱榮俱衰的共同體命運。中醫之所以在近代走向式微和西化,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母體文化的缺失。 儒家和道家文化在近代的式微讓中醫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的文化土壤,篤信科學主義的中醫主流學界只能從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觀點去認知中醫,將其從中國固有文化母體中割離開來,植入自然科學的異質文化環境中。企圖利用西醫和現代科技來闡釋和改造中醫,希望中醫能像西醫那樣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而發展,這種緣木求魚的發展路徑導致中醫出現前所未有的衰敗。 要復興中醫,首先就要培植適合中醫生存和發展的文化土壤,復興六經以及儒道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固有文化。沒有儒道文化的復興,中醫在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環境中就不可能得到復興。 復興中醫首先要復興儒道等中國固有文化,這就要求每位中醫家既是懸壺濟世的仁者,也是弘揚中國儒道文化的使者。中醫家如此,為社會培養中醫人才的各個中醫高等院校也應如此,而且中醫院校文化資源豐厚,復興文化的力量更強大。 全國二十餘所中醫高等院校不僅肩負着為中醫輸送大量合格中醫人才的重任,還有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每所中醫藥大學都應是中國固有文化復興的陣地和重地。為了能夠更好地弘揚中國固有文化,各個中醫高等院校應與全國的國學、儒學等高等教育學院以及研究機構結成戰略聯盟,聯合培養大量能夠掌握儒道醫等文化知識的中醫人才。如果說古代是儒家和道家文化培育了中醫,今天中醫就要反芻儒道文化,推動儒道文化的復興。 中醫是中國固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兩百餘年的衝突與融合,以科學為核心的西方理性主義文化在中國現代意識形態領域裡占據了統治地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社會。 由於中國已經推行了近半個世紀的科學化教育,廣大中國人的自我意識已經完全科學化,大多數中國人篤信科學主義,只能從一元的西方科學意識去認知中醫,無視中醫非西方科學文化的屬性和中國固有文化的存在。 毫無疑問,中醫是中國固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屬於西方理性主義文化中的科學。就在國家近年大力提倡全面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之際,我們需要打破科學文化對現代中國人自我意識的遮蔽,重新喚醒他們心理深處對中國固有文化精神的記憶,進而拓展現代中國人的文化視野,使其不再局限於科學文化意識的一隅。 只有廣大中國人覺醒的自我意識徹底擺脫科學主義意識形態的局限,才能公正地對待中醫與科學之間的關係,還原中醫固有的文化屬性,正確地理解中醫理論、對待中醫發展。 作為中國固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雖然用於防治疾病,但其理論含有中國固有文化的元意識與思維認知方式。中醫的氣血精神、臟腑經絡等基本理論都是建立在氣化論和陰陽五行理論基礎之上,它們在中醫理論尚未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是古人認識自然萬物的理論框架。 氣化論和陰陽五行理論不是中醫理論的專屬,它們是上古之人經過長期的天文與物候的觀測總結出來的自然變化規律,為儒道醫等諸子百家所共遵。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其實就是氣化論與陰陽五行理論在不同的領域裡的具體運用而產生的知識門類。 它們雖然認知對象不同,但是思維認知方式都是相同的,即採用形象思維和取象比類的認知方式。比如被後世尊稱為六經之首的【周易】就是上古之人對自然與社會進行取象比類認知的產物,該書採用陰陽二爻來描述自然事物的變化規律,指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中醫則是古人在氣化論和陰陽五行理論指導下對人體與疾病進行取象比類認知的知識體系。如果將氣化論和陰陽五行理論比作樹幹,儒家、道家、易家、醫家乃至兵家和武術家等都是這顆樹幹上的枝幹。 正是因為中醫與儒家和道家等中國固有文化具有同根同源的關係,所以它們在歷史上相互滲透、共同發展。道家寡慾無為的狀態被中醫吸收為最高的養生境界,而中醫的氣血精神、臟腑經絡等理論又成為丹道修煉的理論基礎。 儒家的仁愛思想被中醫吸收成為醫家倫理,而且宋明理學的理論也被中醫吸收進來用於醫理的闡述。尤其是宋代以後,隨着印刷術的產生和醫書的廣泛傳播,那些從事科舉的儒生大多能在研讀四書五經的空餘學習中醫理論,用於解決自己的家屬和親戚朋友的疾病,其中有的讀書人一旦考場失利或者不願意再考取功名,他們就會轉而學醫,最後成為造福一方的名醫或者大家。 作為中國固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與儒道等文化部門具有緊密的整體性關聯,即俱榮俱衰的共生關係,中醫的復興有賴於儒道文化的復興。 中醫的復興有賴於儒道文化的全面復興任何事物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在其適應的環境中才能進行,中醫的發展自然不會例外。中醫在近現代的衰落是伴隨着儒道等中國固有文化的式微一起發生的,而西醫、科學等西方理性主義文化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強盛,並占住了社會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元理論意識、思維認知方式的徹底西化,使得現代中國人既不能正確地認知中醫,也不能深入把握和應用中醫,對中醫的陌生感越來越強烈,以至於接受和信任中醫的人越來越少。 中醫雖然是救死扶傷的技術,但其靈魂則是中國固有文化中的元理論意識和思維方式,而對現代中國人進行中國固有文化中的元理論意識與思維方式培養,不可能靠中醫理論教育來完成,因為國家不可能針對全民進行中醫理論普及性的教育,並且單純的中醫教育對培養現代中國人固有的理論思維也缺乏相應的力度。儒道文化的復興,可以讓更多的現代中國人堅定中華文化的信仰,通過扭轉自我意識的全面西化而改變中醫的西化趨向,推動中醫的偉大復興。 中醫在現代社會能不能走向復興,取決於現代人對中醫的接受程度。如果大多數人都不再接受中醫,那麼中醫也就無法取得復興。現代中國人能不能接受中醫,則取決於其認知中醫的自我意識西化程度。如果這種自我意識經過科學化的教育完全西化,那麼現代中國人就無法理解中醫,或者利用還原論意識對其加以曲解。 現代中國人的自我意識到底西化到什麼程度,就取決於其自我意識里有沒有氣化論和陰陽五行理論的元理論意識框架以及取象比類的形象思維。要讓廣大中國人的自我意識從完全西化的狀態解脫出來,回歸中華文化固有的理論思維,就要復興儒道文化,加強儒道文化在國民教育中的內容和強度。 比如【周易】、【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著作的全民性普及教育,能夠讓現代中國人掌握或者熟悉中國固有文化的元理論意識和思維方式,有利於預防廣大中國人自我意識徹底被科學化,不至於再從還原論的角度去認識中醫。一旦國民對中醫形成了正知正見,那麼中醫就會有更多的受眾。 如果說儒道等中國固有文化經典的普及與復興能夠有利於廣大國民對中醫形成正知正見,那麼對於中醫主流學界而言,則更加有利於他們對中醫經典的深入學習與把握。經過半個世紀的科學化教育,現代中醫家自我意識已經基本西化,他們雖然學習了中醫理論,但卻不具備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這些理論的元理論意識和思維方式。自我意識的西化導致廣大中醫家按照西醫治病的思路診療疾病,不能充分發揮中醫的療效。 廣大中醫家通過學習儒道文化經典,能夠掌握古代的文言語法,去除閱讀中醫經典時文字句法帶來的認知障礙,並能夠強化元理論意識,訓練取象比類的認知方式。廣大中醫家只有在深入把握氣化論、陰陽五行理論以及取象比類的認知方式,才能還原古人的經驗場景,深入把握中醫基本理論,並能提高中醫辨證論治的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從療效層面促進更多的民眾接受中醫。 現代中醫人之所以走向西化,除了政策和工作環境的影響之外,就是長期的科學化教育,讓他們從西方文化中心論和科學主義的角度認為中國固有文化毫無用處,進而產生文化自卑的民族虛無主義。這種思想導致現代中醫家雖然在學習中醫理論知識並從事臨床實踐,但是他們內心卻缺乏相應的文化和理論自信,篤信科學主義和崇拜西醫與科學,缺失中醫主體意識,在臨床上走向中西醫結合的西化或者完全的西化。 復興儒道文化,就是讓大多數中醫家具備深厚的儒道文化根基,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智慧,並從儒道文化的角度去認知現代西方文化的缺陷與局限性,重新發現中國固有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進而不斷地強化自己對中國固有文化的信仰與自信。有了充分的文化自信,現代中醫人才能抵擋各種西化的誘惑,堅守中醫的道統,推動中醫的偉大復興。 中醫搞得跟院校應成為儒道文化復興的陣地既然中醫復興需要儒道文化的復興,那麼新時代下復興儒道文化的主體是誰?是那些倡導重建儒教的現代儒生嗎?還是那些深居道觀的現代道士? 當然,儒道文化的復興離不開這些承載相應文化的主體的努力,其中也有眾多有識之士在為中國固有文化的復興鼓與呼。但是中醫主流學界不能成為儒道文化復興過程的看客或者局外的受益者,因為儒道文化能不能復興,直接決定着中醫在未來的生死存亡。 復興儒道文化本是中醫主流學界分內的事情,中醫主流學界應該主動加入這場偉大的文化復興運動之中,與儒家和道家人士結成中國文化復興共同體,一起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我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求學期間,腦海里就經常莫名其妙地冒出這樣的想法: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最高學府,而中醫是當下僅存的中國固有文化,這個不朽的文化根脈應該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煥發出生命活力,擔當起引領中國古典文化復興的重任。 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始於北京大學,而現代中國古典文化復興運動應始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離不開自己文化母體的滋養,就像西醫離不開現代自然科學的支撐一樣。 作為中國中醫藥文化教育與研究的最高學府,北京中醫藥大學應該率先進行教育改革,對廣大師生不斷地加大中國上古六經文化、儒家和道家的文化教育,培養更多的中國古典文化復興的旗手。北京中醫藥大學只有成為中國古典文化復興的重鎮,才能擔當起中醫文化復興的重任。 我畢業後也可喜地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逐漸開設了儒道文化方面的課程,而且也在2014年率先組建了國學院。面對還在有增無減的西化,全國二十餘所高等中醫院校應該拿出『壯士斷腕』的氣魄和勇氣,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將那些大規模侵入中醫肌體的『西醫病邪』清理出體外,廢止所有西化的教育課程以及隸屬於西醫研究範疇的科研項目,增加和強化儒道文化的教育內容。 比如可以將古代漢語列為所有中醫高等院校的基礎語言教育課程,並將儒家和道家的經典選讀作為廣大中醫臨床專業學生的必修文化基礎課。只有將中國固有文化經典的教育代替西醫理論的教育,強化廣大中醫臨床專業學生的中醫理論思維,轉化其還原論意識和邏輯思維,才能使得這些中醫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中醫理論的基礎。 全國各大中醫院校應該擔負起復興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像北京中醫藥大學那樣創辦國學院或者儒學院等中國儒道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專職機構,對外開放聘請大量海內外有影響力的儒家或者道家學者,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使其在校內專心進行學術研究,為學校辦講座或者直接講授相關課程,並與相關的儒道文化研究單位結成長期的戰略聯盟,通過學術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提高校際之間的互動和共同復興。 作為中國固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不能獨興,中醫也不可能獨存。沒有儒道文化環境的支撐,脫離母體文化的中醫被置於科學主義的文化環境裡,只能接受來自科學和西醫的西化。 作為培養中醫合格人才的主體,中醫高等院校應該在充分認識到中醫的非科學文化屬性的基礎上,自覺地擔負起中國固有文化在新時代的復興使命。沒有儒道文化的復興,就不會有中醫的偉大復興。只有高等中醫院校樹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培養出大量文化、理論和臨床三重自信的合格中醫家,推動中醫走向獨立自主的發展。 I版權聲明 本文源於『中華靜修園』,作者/王世保,編輯/龍葵,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