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帶着問題意識看書法,觀書壇現狀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11-6 11:02|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561| 評論: 2|原作者: 李剛田|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書法創作與展覽、批評、學術互動如何融為一體?近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內蒙古烏海舉辦的『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與學術論壇,就該問題做出了有益嘗試。這場書壇年度盛會,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並 ...

圖為劉洪洋篆書【王世貞·淳化閣帖跋(摘錄)】。

書法創作與展覽、批評、學術互動如何融為一體?近日,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內蒙古烏海舉辦的『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與學術論壇,就該問題做出了有益嘗試。這場書壇年度盛會,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並引發書法界對當前書法創作的許多反思。

近40年,是以書法展覽為主要展示交流方式的書法創作時期。傳統書法走出文人小書齋,進入社會大展廳;走出文人小群體,進入社會公眾生活;超越以儒家中庸思想為核心的文人創作理念,呈現更多元的藝術創作思想。總的來說,這40年書法展覽的舞台推動着書法繁榮發展的勢態,也影響着書法創作的探索新變。書法展覽造就了數以千萬計的書法人口,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書家,推出了許多精品力作。書法展覽的形式引發當代書法從創作本體到學術理念及書法價值判斷標準、書法人的社會存在狀態的深刻變革。有關書法近40年發展的評論、思考、研究,都應立足於這個基本判斷上。

伴隨近40年書法繁榮發展的進程,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業界認真思考的問題。展覽的作用力,使當代書法創作以追求形式對視覺的衝擊力、追求形式的不斷新變成為時風。作品的可視性取代了可讀性,設計性淹沒了自然書寫性,外在的形式屏蔽了內在的文化性。書法似乎不再『如其人,如其志』,而成為一種『純粹的』形式表現,以致被人們稱為『展覽體』。展覽機制與市場經濟的雙重作用力把創作者引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之中,部分創作群體中呈現急功近利的心態,瀰漫着浮躁的風氣。傳統書法以為文人修身的作用在喪失。創作者一味追求技法出新、形式出奇,卻面臨知識儲備不足、創作思想淺浮、文化修養較弱、文人風骨缺失等問題,這制約着當代書法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基於對當代書法的探索、發展、繁榮之思,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了這場以學術性、思想性為引導的書法展覽與學術活動。該活動一方面集合優秀中青年作者,展示當代書法創作水平及風格特徵;另一方面追蹤當代數十年書法探索、發展歷程,追蹤百餘位曾多次獲獎的作者的創作足跡,對當下書法創作得失進行深入的文化性思考。以期通過這樣的專業活動,一方面對每個作者有所觸動,喚醒、強化其自我反省的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以展覽的窗口使作者、觀者站在宏觀的、歷史發展與時代的立場帶着問題意識思考、研究當代書法創作與書法發展狀態,進而推動整個書壇對『現狀與理想』的關注與思考。

總體上看,這次展覽代表着當下書法創作的較高水平與基本風貌,是當代書法探索發展近40年後的一次檢閱。因為作者都是『老面孔』,整個展覽作品形式風格的新變並不多,但這些作者秉承『藝文兼備』的創作思想,更注重藝與文相互交融、共同營造出的內在雋永意味。就作品的可視性與可讀性兼具而論,此次展覽是具有新意、具有創作思想支撐的一次創作與學術融合的專業活動,在展覽設計上是具有創新性的項目。

這批優秀作者雖然具有較強的創作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多次獲獎的作者已是地方乃至全國的知名書家,由於生存的社會境遇與專業創作條件的改變,聽到讚譽之聲較多,卻缺乏真誠而深刻的批評之聲,這使他們的創作沿着自然慣性發展,缺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當代書法宏觀而理性的認識,缺乏站在傳統文化高度上,在自我反省中深化思想、不斷進步的能力,故而在創作中失去了『銳度』。

當前,努力提高書法隊伍的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注重作品內在的文化厚度已成共識,書法界重文崇德的氛圍已初步形成。時代的新變鑄就書法的新變。在當下書法的繁榮發展中,需要書法人做出文化性的冷思考。作為時代給書法人提出的課題,這不是簡單地在創作形式與技法乃至審美傾向上回歸古典,而是在保持和發展當代書法在藝術形式、創作技法探索出新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強化傳統文化精神對書法的內在支撐力,在書法創作理念的古今對峙之中尋求契合與融合,在創作形式與技法的適時新變中追求中華傳統文化精神主線的延續。

從這個展覽以及中國書法家協會近年舉辦的許多專業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業界對深化書法內在文化性的重視。但『怎麼寫』才能使人在作品中品讀到傳統文化的厚度,品讀到作者的氣質稟賦乃至人格魅力,這涉及創作者的文化修養、心胸情懷、情操風骨的問題。在當代書法繁榮發展近40年後的今天,書壇應靜下心來,重視創作實踐與學術思想的相互支撐,重視創作中個性表現與客觀批評的相互支撐,站在書法發展史的立場去把握傳統、現狀、理想的關聯。這次展覽體現着學與思、知與行的並重,展覽的策劃是建立在實踐與學術共生理念上的,是必要的、適時的。但調動作者對當代書法的深層思考,提高自身反省、新進的能力,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展覽本身是一種引導,是一種觀念的推出,而使當代書法充滿活力、健康陽光的發展,需要書法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遊客 2018-11-6 20:57
展覽的作用力,使當代書法創作以追求形式對視覺的衝擊力、追求形式的不斷新變成為時風。展覽的作用力,使當代書法創作以追求形式 ...
引用 遊客 2018-11-6 20:57
展覽的作用力,使當代書法創作以追求形式對視覺的衝擊力、追求形式的不斷新變成為時風。 ...

查看全部評論(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