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的發展,有極其悠久的歷史。一般都追溯到黃帝時代,可見其時間之久。 我不是什麼哲學家,但是對許多問題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向認爲,世界文化可以分爲東西兩大體系。東西之區分決定了它們的思維模式。東綜合而西分析。我在這裡必須說明一下,綜合與分析都是就其大體而言,在細微的地方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種東西之分也表現在醫藥學上。中國醫藥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了今天,形成了獨立的體系,一般稱之爲中醫。與之相提並論者,則是以近代西方科技爲基礎的幾乎統一了世界的現代化的醫學,在中國統稱爲西醫。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醫學,比如藏醫等。 我個人認爲,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中西醫學以及少數民族的醫學都有存在的價值與能力,不能妄加評斷。 幾十年前,中國也曾有過否定中醫的論調,那不會帶來什麼好處的。 ▲青年時代季羨林 上面講到,中醫發展已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到多方面的外來的影響。周秦以前的情況,渺茫難言矣。大概是到了漢代,西方中亞一帶的影響就開始顯露。帶『海』字的一些東西都是洋玩意兒,『海』後來變爲『洋』。根據陳寅恪先生的意見,中國的『岐伯』可能同印度的jivaka有關。就以刮骨療毒著名的華佗,也可能與印度有關;到了唐代,西方的影響更擴大了。【外台秘要】中有許多外國(主要是印度)成分。印度的眼科大夫,徒步轉游四方,也來到了中國,並且給大詩人劉禹錫治療眼病。此時,波斯的醫學也傳入中國,結果是【海藥本草】等著作的出現。 到了明朝末年,西方(歐洲)的醫學開始傳入中國,後來稱之爲西醫,與中國傳統醫學,所謂中醫,相提並論,並行不悖。 現在中國農村醫療情況,我不大清楚。沿海地區和內陸恐怕不會是一樣的。在我的家鄉是聯合幾個鄰近鄉村,組成一個診所,醫療手段大概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這同解放前已經有天壤之別。 總而言之,目前在中國存在著兩大醫療體系:一中一西。雙方都有自己的研究院,也都有自己的醫院。 我沒有做過詳細的統計,我的印象是,以西醫爲基礎的醫院其數目遠遠超過以中醫爲基礎的醫院。有的以西醫爲基礎的大醫院中,也請上一位中醫。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這一位中醫大夫既不臨床號脈,對症下藥,也不來了解病情,而是每天送給病員一罐熬好的中藥,這樣的藥必然是四平八穩,既治不了病,也要不了命的玩意兒。這樣的中醫大夫形同虛設,毫無意義。 現在有一個問題明顯的擺在我們眼前:既然存在著兩大體系,不把它倆結合融爲一體,產生一種嶄新的醫學呢? 這樣現成的題目,我想,一定會有不少人嘗試過了。因爲沒有成果,所以不爲人知。 我不研究醫學史,八十歲以前基本上不生病,沒有住過醫院。因此,對我在上面提出來的醫學兩大體系融合的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現在讓我來考慮,結論已經擺在眼前:一不可能,二沒有必要。除了在小的設施方面可以互相學習以外,理論方面,因爲所依據的思維模式不同,可以任其按照自己的路數自由發展下去。數百年上千年以後會發展成爲什麼樣子,現在無法預言。 我倒是有一個建議,在某個以西醫爲基礎的大醫院中認真聘請幾位真正學有專長的中醫大夫,與西醫大夫待遇完全平等。可以時不時地選擇幾個有典型意義的病員,讓中西大夫各根據自己的理論和治療方法加以治療,看看誰能夠治好病。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治療同一個病人的過程中,中西醫不會有什麼矛盾的,中醫什麼儀器都不需要。在內行人眼中,我這種想法也許是非常可笑的、幼稚的。我個人卻並不這樣認爲。 2003年6月23日於301醫院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