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樂山的家人怎麼也不會想到,急性腦出血後成為『植物人』的廖樂山有一天能夠甦醒並站起來。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經典病房見證了這一奇蹟。 2017年5月開始籌建,9月正式設立,中醫經典病房雖然剛剛起步,但勢頭強勁。集醫學、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它正在創造更多『醫學的奇蹟』。 在全國範圍內,經典病房並非首創。這個科室用短短一年時間闖入行業視野,這樣的成果,離不開值得同行借鑑的『經典舉措』。 摘掉『慢郎中』的帽子 專攻急、危、重、難症 中醫經典病房,顧名思義,是指臨床上運用中醫經典理論與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指導臨床,以中醫主導治療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的科室。這意味着,重症、疑難雜症要嘗試着撇開西醫西藥的影響,向完全用中醫的方向發展。 能行嗎?當籌建這個科室的任務落在全國名中醫陳紹宏身上時,不僅是同行,他的很多學生也心裏打鼓。畢竟在全國,這個科室的設置僅有一兩家醫院有所嘗試。 陳紹宏想起11年前他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與美國專家們展開的一場關於中醫藥治療急性腦出血的學術討論。當時,他向美國專家們展示了一組中醫方案救治腦出血的病例數據。 『基底節出血75ml,臨床痊癒』,美國專家沒有人抬頭; 『小腦出血29.3ml,臨床痊癒』,美國專家們開始竊竊私語; 『腦幹出血10.88ml,臨床痊癒』,當他展示出最後一組數據,全場的美國專家們都張大了嘴,表示出不可思議。畢竟,在急性腦出血中,腦幹出血相比於其他部位出血更為兇險,出血量超過10ml病死率是100%。 回想這次學術討論,陳紹宏增添了更多信心。他認為,中醫藥在治療急、危、重、難症方面極具優勢,如今中醫經典病房的創建正可以為中醫摘掉『慢郎中』的舊帽子提供很好的平台。 在眾多危急重症、疑難病種中,陳紹宏與他的團隊選擇了最難啃的3塊『骨頭』,即中風病(腦出血/腦梗死)、肺纖維化、冠心病。 以中風病為例,陳紹宏和他的團隊秉承着『能中不西,先中後西』的理念,在中醫經典理論的指導下,制定了『復元醒腦、逐瘀化痰、泄熱熄風』的治法,開創了單純中醫治療中風病的先河。 團隊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開展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前瞻性臨床研究表明,單純應用中醫藥治療中、重型急性腦出血的患者,與西藥對照組比較,病死率降低了25.76%,且顯著降低了患者的致殘率,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今年10月,香港中醫藥代表團來院參觀後,代表團團長朱恩對中醫治療危急重症給予了高度評價:當你去經典病房看看,去調查了解,便會為中醫藥的療效所折服。 苦學經典,活用經典 傳承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一年時間內,全科純中醫治療率達到87.5%,3個主攻病種的中醫治療率達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它用數據打消了質疑者的疑慮。 怎麼做到的?『學經典,用經典』,科室的醫生們異口同聲地給出了答案。 什麼是經典?陳紹宏解釋,經典是中醫這門學問的基礎學科,想學好中醫,在中醫這門學問裏達到較高的境界,就必須重視經典這個基礎學科。在他看來,經典不僅要讀,而且需要反覆讀,才能讀出味道來。 因此,科室始終強調【傷寒論】【溫病條辨】等中醫經典著作的指導作用。全科室工作人員,不論年資、不論醫護,都要參與學習中醫經典。 『科室從建立以來,時常組織醫生背誦【傷寒論】【溫病條辨】,再由陳老師進行講解。就是要帶動團隊每個人紮實地學習經典、把握經典,達到讀書明理、臨證求真的目的。』中醫經典病房負責人助理張宏說。 對於培養學生,陳紹宏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認為學習經典不是死記硬背,傳承必須理論聯繫實踐。遇到的疑難病例進行及時的探討,充分利用學術沙龍、微信討論群等方式及時地探討臨床疑難問題、交流學習運用經典的心得體會。這樣,遇到實踐中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隨時交流。 學習的目的是使用,靈活運用中醫經典理論,才是最終的目標。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用在中醫經典病房似乎更為貼切。許多病症診療方案的形成,都是在中醫經典中找到的答案。 比如,在治療冠心病方面,陳紹宏團隊從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等著作中獲得靈感,形成了以益氣活血法治療冠心病的中醫診療方案。 在治療肺纖維化方面,陳紹宏團隊從【金匱要略】【千金要方】等著作記載的『肺痿』治法中獲得靈感,提出肺纖維化的核心病機為『氣虛血瘀』,並制定出益氣活血的治療方法。 一種院內製劑賣出40萬瓶 在經典指導下尋求新突破 『磷脂』『腦細胞』, 單聽醫生們口中蹦出的這些名詞,仿佛置身西醫的學術研討會現場,但這些卻是在經典病房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彙。 有人認為中醫經典病房治療疾病就只能遵循經典,但陳紹宏不這麼認為。他說,創新對於危急重症的治療很有必要。 在學生們眼裏,陳紹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中醫出身的他,年過七旬卻並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渴求。 陳紹宏認為,創新必須要中西醫結合。他要求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理論的同時,汲取更多的西醫知識。『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學習西醫,學好西醫,結合現代科技成果來創新,運用循證醫學等方法提高中醫藥研究的證據級別』都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陳紹宏研發的院內製劑『中風醒腦液』,就是在這些理念指導下誕生的良藥。『不管腦出血還是腦梗死,最後的結果都是腦細胞受損。』基於這樣的認識,團隊不斷研究方藥,優化方案,最終研製出主要成分為紅參、三七等藥物的中藥製劑——中風醒腦液。 這款製劑融合了中西醫的治療理念,一經推出,就收到了患者的強烈反饋。目前有超過1萬名患者使用過該款製劑,賣出40萬瓶。 『患者喻某,基底節區出血49.5ml,治療56天後能夠在醫護人員攙扶下行走;患者付某,男,72歲,橋腦出血超過10ml,服用中風醒腦液後存活。』 在團隊的學術報告中,上述患者都配上了治療前後的對比圖片,入院時昏迷、無法行動的患者們服用這款製劑後,最終恢復運動功能。 『希望中醫經典病房在醫教研方面的實踐能給同仁們提供經驗。』陳紹宏說,他們將在中醫藥治療急危重難症方面不斷進行有價值的探索,以幫助更多患者戰勝病魔。(徐婧)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