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岐黃振興七十載 與民共圓中國夢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9-9-26 09:19|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3189| 評論: 0|原作者: 徐婧|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1版

摘要: 中醫藥歷史不會遺忘這兩個對比鮮明的畫面。 畫面一:一個西方世界眼中輕輕一推就會倒下的『泥足巨人』;一個剛剛從百餘年受壓迫、受奴役、受欺凌的黑暗中走出的國家;一個人均壽命不到35歲、中醫醫療機構凋敝、中醫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中醫藥歷史不會遺忘這兩個對比鮮明的畫面。

畫面一:一個西方世界眼中輕輕一推就會倒下的『泥足巨人』;一個剛剛從百餘年受壓迫、受奴役、受欺凌的黑暗中走出的國家;一個人均壽命不到35歲、中醫醫療機構凋敝、中醫藥人才匱乏的落後大國——這是1949年中醫藥發展起步時面臨的窘迫『家底』。

畫面二:傳統醫學首次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醫藥正式進入世界衛生體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2019年中醫藥發展取得的傲人成績。

70年改天換地的變化,展現了中醫藥從百廢待興走向振興發展的光輝歷程,更昭示了中醫藥的光明未來。

變化背後,是一腔堅定的信念,是一份勇擔使命的壯志,是一路揚鞭奮蹄、迎潮搏擊的追趕,是一程不停變革、不懈發展的進軍。

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中醫藥事業,以其卓絕的成就書寫了一個發展的奇蹟。

崛起:一卷宏圖已繪就

70年長路,一頭連着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中國,一頭連着新時代陽光下向繁榮富強快步邁進的中國。

70年來,中醫藥事業的崛起令人振奮:

中醫醫療機構增長到2018年的6萬多個,123.4萬張病床,中醫藥從業人員也增加到71.5萬。

中藥工業總產值從1996年的235億元到2015年的7867億元,成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支柱。

開辦高等中醫藥類專業院校數達317個,其中,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25所。

『十三五』以來,為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央財政對中醫藥共計投入254.8億元……

托舉起中醫藥事業輝煌成就的,究竟是怎樣一條道路?

時間撥回70年前。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新國新夢,由此萌動。

然而,當時的神州大地還是一片凋敝景象,醫療衛生方面的狀況也不容樂觀。這一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措施。

1950年,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確立了『團結中西醫』的方針,中醫藥事業開始走上穩步發展的軌道。

1978年,『中共中央〔1978〕56號文件』出台,解決中醫隊伍後繼乏人的問題。

1982年,衡陽會議提出要保持和發揚中醫特色,中醫藥事業迎來迅猛發展的良機。

198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走上了中醫自主發展道路。中醫藥的命運從此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進入21世紀,中醫藥發展愈發蹄疾步穩。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11個重點領域的68個優先主題中,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列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優先主題;2009年【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讓中醫藥發展擁有了綱領性文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要場合發表了重要講話,為中醫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明確了中醫藥的戰略定位,指出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指明了中醫藥人繼續前行的方向——『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要着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中醫藥提出更高要求,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對新時期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系統部署,成為首個國家層面的中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規範與扶持並舉讓中醫藥的發展從此有了國家層面的法律保障;【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和中醫藥文化建設、人才發展、信息化建設、科技創新、『一帶一路』建設等專項規劃密集出台,中醫藥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的關鍵環節。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要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和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發揮中醫藥在疾病治療和預防中的特殊作用。

正是基於黨和國家的關懷、支持,新中國的中醫藥事業才能在『一窮二白』中崛起,實現大發展、大跨越。

賡續:一篇傳承寫到今

『中醫學再不花力氣去搶救,等現在的老中醫已經老去,才想到出錢出力去發掘,已經遲了!時不我予,時不再來。』已故國醫大師鄧鐵濤曾對中醫藥後繼乏人問題寫信向中央領導反映。

『拜師僅僅是手段,振興中醫藥並且走向世界才是我們共同的目的。』1990年,時任國務委員李鐵映在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拜師大會上強調。

——字字懇切的吶喊,敲響中醫藥振興的鼓點。

傳承,是中醫藥事業70年不變的堅持。

為了繼承前輩經驗,上世紀50年代開始,衛生部發出【關於開展中醫帶徒弟工作的指示】,採取中醫帶徒的方式培養中醫,以壯大中醫隊伍

1990年6月,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採取緊急措施做好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決定】。

200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總結中醫藥師承教育經驗,制訂師承教育標準和相關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豐富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和途徑。』

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出台,內涵清晰、模式豐富、機制健全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70年來,我國形成了具有中醫學特色的師承教育人才培養方式,繼承整理了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培養造就了一批批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藥技術人才。

為了與現代教育接軌,1956年,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心支持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成立了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開啟了新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70年來,中醫藥高等教育實現了由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式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為主體,多層次、多類型的辦學格局,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目前,中醫藥類專業在校學生85.8萬名,為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及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各個領域培養了高質量的專門人才。

三屆國醫大師的評選表彰,樹立了模範典型,進一步堅定了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信心、修德敬業的恆心和奉獻中醫藥事業的決心,促進了中醫藥行業整體形象和社會影響力的提升,推動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十二五』以來,國家先後組織實施了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開展了近20個中醫藥人才培養專項,涵蓋各級各類中醫藥人才,培養了99名岐黃學者、1222名優秀中醫臨床人才、620名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幹人才、1239名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1637名中醫護理骨幹人才、520名西學中骨幹人才、181名少數民族醫藥骨幹人才、10334名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及20萬餘名鄉村醫生。

一支由國醫大師、各級名中醫、中醫骨幹和中醫執業人員組成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正日益壯大。新時代的中醫藥人,正在奮鬥中續寫傳承篇章。

惟新:一座高峰永攀登

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首次進入『最具創新力經濟體』前20名。近年來,中國重大成果、專利申請、科研論文『井噴』,創新指數排名不斷上升。

70年來,中醫藥人也用攻堅克難和自我革新的精神,緊跟時代步伐,攀登醫學高峰。

70年來,中醫藥科研工作不斷取得突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973計劃中醫藥研究專項』在中醫、中藥、針灸理論基礎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重大突破、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研發成功…… 一份份科研捷報鼓舞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行業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50項,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7項。重大科技項目產出了一批有循證醫學證據、受到國際認可和推廣使用的臨床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實現中醫藥科技創新的網絡化布局。建立了40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4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中醫藥研究平台和基地,不斷深化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研究,推動研究型門診(病房)與生物樣本庫建設。

70年來,中藥產業升級不斷加快。中藥新藥創製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新技術在中藥生產中得到廣泛引用,中成藥質量控制體系獲得全面提升。

只有全面創新,才能真正激發出不竭動力。70年後的今天,中醫藥作為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仍行進在科技創新的前沿,中醫藥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

自信:一種身姿立東方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不難讀出力透紙背的兩個字:自信。中國自信有一個結結實實的支撐,那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綜合國力。

70年來,中醫藥也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邁向新時代。

自信,因為有法律保障。

從建國初期的『無法可依』到如今擁有國家層面的法律保障,中醫藥法制建設從『一張白紙』開始了步履不停地探索。

從1982年『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中醫藥等傳統醫藥的法律地位,到1983年董建華等中醫專家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議『制定中醫藥法』,到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的出台,再到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黨和國家關於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最終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來,人民群眾對於中醫藥的期盼和要求最終用法律形式體現了出來。

中醫藥法實施以來,國家層面的配套規章和標準制定進展迅速,【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簡化註冊審批管理規定】等配套制度陸續出台,進一步激發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潛力與活力。

各地也紛紛響應,抓緊落實,陸續開展地方條例制修訂相關工作。截至2018年7月,已有28省啟動制修訂工作,湖北、河北已率先完成修訂並頒布。地方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甘肅、浙江、江西等地新設立了地市級中醫藥管理局,寧夏、江蘇、貴州、河南等地在地市級、縣級衛計委下新設了單獨的中醫科室。15省衛生計生監督部門成立了專門的中醫藥監督執法科室。各省對中醫藥發展的經費投入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吉林、浙江、福建等省中醫藥財政投入明顯增加。

自信,因為獲得百姓認可。

70年來,中醫藥在百姓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顯著增強。近年來,以發揮『治未病』優勢為核心的中醫藥健康管理公衛項目在基層的深入實施、中醫藥養生保健文化在基層的宣傳普及,為增強群眾健康維護意識、改善群眾健康維護方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全國9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的鄉鎮衛生院、87.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群眾在基層就近看中醫更加便捷,也更加認同中醫藥健康理念和接受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

中醫藥不僅為百姓健康增添福祉,還成為帶領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良方』。據統計,目前全國貧困地區已種植中藥材2200多萬畝,2017年產量達431萬噸,有中藥材基地1600多個,中藥材企業1100多個。中藥材產業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自信,因為擁有文化沃土。

2011年,【黃帝內經】【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醫針灸、藏醫藥浴法也分別於2010年、2018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培育中華民族認同感的精神紐帶,中醫藥文化發展如大河奔流,在全球化時代澎湃着文化自信的潮聲。

自信,因為更加開放。

70年間,無論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掀起針灸熱潮,還是里約奧運會上運動員身上風靡的『火罐烙印』,抑或是在海外走紅的川貝枇杷露……在國際舞台上,中醫藥從未缺席。

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40餘個外國政府、地區和組織簽署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此外,中醫藥已經積極參與到我國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談判中,以降低中醫藥市場准入,減少貿易壁壘。

如今,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與影響日益擴大,中醫藥對外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高層次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追夢:一程好景掛雲帆

中醫藥人的夢想,放在廣闊的時空裡觀照,更能凸顯厚重的意義——它綿延在歷史的縱軸里,鋪陳於時代的橫截中,生動在未來的期盼里。

回顧過去,中醫藥與中國人民共同經歷了無數悲喜。中國故事之所以動聽,中國聲音之所以嘹亮,中國奇蹟之所以震撼,離不開中醫藥的保駕護航。在SARS等重大疫情暴發時,中醫藥與死神正面交鋒;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災情中,中醫藥為災後防疫、挽救傷員貢獻力量;在北京奧運會、『神七』飛天等實現民族夢想的偉大時刻,中醫藥在幕後立下汗馬功勞。

面向未來,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目標更加明晰、步伐更加鏗鏘、前路更加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當前和一段時期內的發展目標提出了要求,制定了規劃。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30年,『中醫藥工業智能化水平邁上新台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增強,我國在世界傳統醫藥發展中的引領地位更加鞏固,實現中醫藥繼承創新發展、統籌協調發展、生態綠色發展、包容開放發展和人民共享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基本完善,瀕危中藥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常用中藥材生產穩步發展;中藥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質量持續提高;中藥材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產品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穩定,中藥材保護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快發展,成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力量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些短期或長期的目標,正等待着中醫藥人去追尋、去實現、去開拓。

今天,攤開中國地圖,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縱橫,風光無限。中國人民70年探索前行的腳步,就是為了追尋一個偉大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也是中醫藥人的期待,寄寓着一項事業最長遠、最恆久的夢。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