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回文诗是一种雅趣横生、妙不可言的诗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也是国学文化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它在我国历史悠久,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诗皆不传,今所见有苏蕙【璇玑图】诗等;它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不仅受益于当时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而且得益于百姓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说回文诗绝妙全在诗中字句,从头至尾往复回环,读之成韵;有的可以反复回旋地读,得诗更多。然而,回文诗不是没有一定的约束,它亦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回文诗的制创颇为不易。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的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颇有情趣;它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回文诗能够道破人生哲学,细细揣摩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经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它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通体回文』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被誉为回文诗的上乘佳作。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在回文诗中,最为出名的要数清代女诗人吴绛雪(1650-1674)的【咏四季诗】,这是一首赞美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诗(四季诗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每季都是从十个字的诗文中回环出来,所描写的四季特色分明,让人回味无穷,被世人誉为回文诗之珍品。这首四季回文诗为:【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它可以派生出四首七言诗: 【春】 它还可以派生出四首五言诗: 【春】 这些由派生而来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要说【咏四季诗】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今湖南桃花源向路桥有【咏荷花池】诗碑,浙江温州雁荡山维摩洞,广西阳朔莲花岩,乃至湖北荆州花鼓戏【站花墙】(王美容出题,杨玉春答对),都引用了吴绛雪的这首四季回文诗,可见此诗之妙之趣。 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妙趣横生和意境深邃的回文诗在当代已较为罕见,这与它难以创作有关,也与人们对它的认知有关。虽然回文诗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的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字句凝练、整齐优美、妙趣横生,是我国诗苑中的绚丽花朵,更是国学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和陶醉神往。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