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範圍內,至少有4省6地涉及爭奪炎帝故里,在此背景下,【上黨炎帝文化旅遊志】的編纂是形勢所迫。』21日,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李茂盛表示,山西上黨地區是炎帝文化遺存、傳說最豐富、完整的地區。
李茂盛表示,山西在有關炎帝文化的修志方面落後於外省,在當前山西文化產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上黨炎帝文化旅遊志】應有為民族始祖樹碑立傳的擔當。 目前,各地圍繞炎帝活動範圍爭奪炎帝故里,圍繞炎帝重農行為爭奪農耕文明發祥地,圍繞炎帝文化遺存爭奪文物遺址保護,湖北隨州、湖北神農架、湖南炎陵、陝西寶雞、湖南會同、山西高平等都在研究、開發炎帝文化。 據了解,在山西晉城、長治兩市,目前留存的炎帝文化遺址、遺存有50多處。此外,和炎帝有關的村名、傳說、民俗活動更是廣泛存在、流傳久遠。 對此,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長侯文正表示,【上黨炎帝文化旅遊志】的編纂靈魂是文化,載體是旅遊,必將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山西上黨地區是全國炎帝文化主要源頭之一,炎帝文化遺存最豐富、完整,民間口頭傳說、文人著作、民俗活動最多。 此外,據【隋書・律腥志】記載:古代定樂律的尺度,就是以上黨羊頭山的黍子為準的。【文獻通考】、漢【律曆志】說,羊頭山『產禾巨黍』,炎帝『以上黨羊頭山黍度為尺,以定黃鐘。』 侯文正認為,在全國範圍內,山西上黨地區在研究炎帝文化方面獨具優勢,不可替代。 另據了解,目前,上述4省6地在炎帝文化保護、開發方面動作頻頻,爭奪日趨白熱化。 1996年,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該縣的『炎帝陵祭典』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湖北隨州的民間文學【炎帝神農傳說】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陝西寶雞的『炎帝祭祀』也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中新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