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金口河大峽谷,一派綠意盎然。如巨龍般的成昆鐵路,從千仞峭壁間蜿蜒穿過。峻險的峽谷中,與成昆鐵路毗鄰,矗立着一座黃褐色的雄偉建築,這就是全國唯一一座以鐵道兵為紀念主題的博物館――鐵道兵博物館。此館於2011年3月破土動工,12月主體工程竣工,今年5月21日試運行。『打通崑崙千重山,又戰東海萬頃浪。林海雪原鋪新路,金沙江畔擺戰場。精心設計精心施工,萬裏山河鋪上鐵路網……』青山依依,江水滔滔,峽谷中又響起了氣勢磅礴的【鐵道兵之歌】。
劈山斬石 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和鎮勝利村,位於金口河大峽谷的腹心地帶,即金口河區與涼山州甘洛縣、雅安市漢源縣的交界處。新建成的鐵道兵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裏的半山腰上。 5月14日,站在鐵道兵博物館前,記者看到整座建築依山勢而建,長長的引導弧形牆上插着無數個鋼釺,螺旋形的館舍仿若拉開了歷史電影的大幕。『博物館要體現的,就是夢幻的記憶。』金口河區副區長簡先林對記者說。大門上,是原鐵道兵政委、已故開國上將呂正操2008年親筆題寫的館名。館後的青山上,矗立着全國鐵道兵聯誼會捐建、由原鐵道兵政委宋維蚯妝侍廡吹 『成昆鐵路建設紀念碑』。 從館前的廣場上向下看去,全國罕見的橋隧相連的洞中火車站――關村壩火車站近在眼前。一列火車飛馳而過,耳邊傳來火車轟鳴的聲音。 事情還要從4年前說起。 2008年春節前夕,金口河區委、區政府慰問團下鄉慰問貧困黨員,走進了老黨員費加成的家。 費加成曾經在東北鐵道兵部隊服役6年,參加了松花江連接前蘇聯的中蘇鐵路建設。從部隊退役後回到金河鎮老家,正趕上 『改田改土』,他在鐵路工程中的爆破經驗正好派上用場。一天,工友裝放的炮久久沒有爆破,費加成得知後,將工地上的人群疏散開,自己冒着生命危險上前查看。此時,意外發生了,一聲巨響把費加成拋到了空中,費加成不省人事。雖然經過醫院全力搶救揀回了一條命,但從此落下殘疾,雙目失明。 慰問歸來,大家心中久久不能忘懷,『能為鐵道兵做點什麼呢?』 縱觀鐵道兵歷史,成昆鐵路是輝煌的一段。1970年7月1日,橫穿金口河區全境、打通了西南交通大動脈的成昆鐵路全線通車,對四川、雲南兩省沿途地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經過反覆權衡,金口河區委、區政府決定建一座鐵道兵博物館,為鐵道兵營造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 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鐵道兵老戰士們的注意。2008年4月,成都鐵道兵戰友聯誼會20餘名老戰友,從成都驅車來到金口河,共同商討建設博物館事宜。選址何處,大家都特別關心。幾經商討,金口河大峽谷進入了視線。 成昆鐵路是人類20世紀征服大自然的三大傑作之一,而全線最險峻、最艱難、最複雜的一段,正好位於被稱為『地質博物館』的大渡河金口河大峽谷。成昆鐵路在穿越金口河大峽谷的41公裏路段,幾乎全部是橋樑和隧道相連,途經的3個車站,就有2個建在橋樑上。長54米的一線天橋,是花了55天、用5000塊大石頭修建起來的,這是成昆鐵路上跨度最大的橋樑…… 『博物館所在地,就是當年用388噸炸藥炸出的地方』,從公路邊仰望,指着關村壩火車站,金口河大峽谷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明祥告訴記者,當年開鑿關村壩隧道,創造了單月雙口成洞各百米的紀錄,黨中央專門發來了賀電。 緊跟着,兩個口月月超過百米成洞,其中三個月雙口突破了200米,連續兩個月突破了300米。大決戰中,還創出月雙口成洞672米的最高紀錄。『據說,當時數學家華羅庚也在工地上,計算炸藥使用量。這裏一次裝炸藥388噸,一次爆破39.5萬立方米土石方,關村壩洞中火車站因此被喻為 「一炮轟出一個火車站」。如今,博物館就建到了火車站上面當年被炸出的平地上。』 鐵血丹心 博物館內 『開山築路、功勳卓著』等四個板塊,以圖片、文字、實物等形式,完整地勾勒出鐵道兵戰士從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到和平時期所走過的歷程。 『我們要用鐵道兵的精神,修建鐵道兵博物館。』區委書記劉吉祥笑着說,今年年初啟動內部裝修後,所有建設人員快馬加鞭,僅用72天就完成了陳列佈展。 在金口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大峽谷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川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展廳。一進門,一座『隧道』就出現在記者眼前,仿佛坐着火車進入山洞。前行幾步,就看到一則『崖壁』上題寫着朱德元帥在 1958年的題詞――『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鐵路。』類似這樣的題詞,還有好幾幅。『整個展廳採用壓迫式設計,除了頂部和展櫃有燈光聚焦在圖片與實物上外,其餘地方都是黑暗的。』張川說,這是為了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個時候,好艱難哪!』金口河區和平鄉解放五組村民王祿亮,曾經也是一名鐵道兵。他還記得,1968年3月2日,他應徵入伍。那天,他和幾位同時入伍的同鄉,一起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到峨邊縣,才坐上部隊的解放牌大卡車,『當時的金口河,只通了一條公路,汽車少得可憐。』 王祿亮被分到原鐵道兵第8師39團3營12連,負責修建成昆鐵路上的雲南祿豐縣段的永廊隧道。12連負責打橫洞,即從隧道中間部位打進去。沒有任何機械助力,只能採取一人扶鋼釺、一人掄二錘這種最原始的方式開鑿隧道。當然,岩石比較堅硬,常常先要用烈性炸藥爆破。 潮濕悶熱的隧道裏充滿着危險,最怕遇到頂棚塌方。有一次,王祿亮和戰友董仕剛在隧道裏施工,頂棚突然塌方,一下砸倒了董仕剛。王祿亮趕緊背起他就往外跑,等跑出隧道,他才發現董仕剛已經犧牲了。『塌方的石頭砸破了他的頭,鮮血和腦漿流滿了我的衣服。』王祿亮悲傷地回憶說。 之後,王祿亮跟隨部隊到陝西修建襄渝鐵路。那是在500多米的懸崖上,他要拴上保險繩,吊在半空中打岩石,腳下就是滔滔漢江。3年後,王祿亮退伍了,他還特意坐火車到德昌縣烈士陵園去看望了犧牲的董仕剛。至今,雖傷痛纏身,但王祿亮每隔兩年就會去看望這位江蘇戰友。 侯奠基是原鐵道兵10師46團機關宣傳幹事,專門負責給鐵道兵放電影。上世紀60、70年代,部隊上能放映的電影較少。一拿到影片,他就趕緊到各個工地給戰友們放映。鐵路沿線各個工地相距遙遠,他常常和汽車連的司機在深夜趕路,好幾次汽車都開到了溝裏。 從成昆鐵路到襄渝鐵路,再到青藏鐵路,侯奠基在鐵路建設工地一呆就是10多年。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修建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時,已經有了機械化作業,鐵道兵用推土機、裝載機施工。可是,由於高原上氣候差、風沙大、又容易缺氧,戰士們修建起來同樣很困難。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發電機常常達不到輸出功率,還得靠戰士們的人工勞作。 鐵道兵之家 黃澄澄的軍號、生鏽的搪瓷杯、洗得發白的軍裝……目前,鐵道兵博物館已徵集到各類實物1100多件、幾百張照片,但展廳中只能擺放三分之一。 上海工農兵電影技術廠拍攝的成昆鐵路通車的電影膠片,鐵道兵文工團舞台美術資料,成昆鐵路、襄渝鐵路的施工總結…… 『我們徵集的絕大部分實物、照片,都是鐵道兵們自願捐贈的。』說話間,張川的手機響了,是一位家在重慶的老鐵道兵打來的,說有東西捐贈。像這樣的電話,幾年來,張川和陳明祥他們不知接了多少。 自2008年籌建鐵道兵博物館起,金口河就開建了鐵道兵博物館網站,通過互聯網發佈了徵集文物的消息。張川現在已加入20多個鐵道兵的QQ群。一次,他申請加入『鐵道兵之家』QQ群,群主問他是幾師幾團的。他說:『我是建鐵道兵博物館的』,立馬受到了歡迎。 陳明祥還記得,2008年他接待了第一批來捐贈文物的3個老兵――原鐵道兵8師39團5營25連的雷才棟、陳先建和尹仁貴,他們都是新津人。 三人中,最先得知金口河修建鐵道兵博物館的是陳先建。那天晚上12點過,他在中央台看到這個消息,不顧夜深,連夜打電話給雷才棟,獲知消息的雷才棟又異常興奮地打電話給其他戰友。後來,他們約定於2008年4月17日到金口河捐贈珍藏多年的衣服、鞋子、圍肩、鐵鏟等。這一天,剛好是尹仁貴58歲的生日,而雷才棟剛做完膽囊切除手術5天。 陳明祥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見面後,他和雷才棟長達4年的交道,主要為捐贈。這位60歲的老鐵道兵,不僅捐贈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物品,還四處幫助尋找戰友,動員向博物館捐贈,『他們已經成為鐵道兵博物館的文物徵集志願者』。 戰友們對捐贈物品都有深厚的感情。雷才棟告訴記者,『這些東西放在博物館,可以讓子孫後代知道我們鐵道兵是怎麼艱苦過來的。』 4年來,雷才棟拿着鐵道兵博物館發給他的捐贈證書,到各地動員戰友。他行走在遂寧、崇州、樂山、邛崍、眉山等地,然後又坐火車把徵集到的物品送到金口河。今年4月,雷才棟組織了20多名戰友重走成昆線,到各烈士陵園為犧牲的戰友掃墓。每到一處,他們就告訴長眠在地下的戰友:『金口河修建了鐵道兵博物館,我們有家了!』 為了修建鐵道兵博物館,金口河區前後投入了上千萬元。開館之後,博物館依然是免費對外開放,『我們準備把這裏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區委副書記、區長段俊輝說,要讓鐵道兵艱苦奮鬥、不畏艱險的精神得到傳承。 對於鐵道兵博物館的未來,金口河區有着長遠的規劃。依照山勢,在鐵道兵博物館的後面將會修建成昆鐵路博物館,以及大渡河奇石根雕博物館、川西民俗風情文化博物館等,最終將形成一個佔地600畝的博物館群落。 來源:四川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