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曾國藩家訓智慧:不論譽之者、讞之者都極爲推崇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5-29 23:57|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794|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曾國藩故居    記者:您如何評價曾國藩?   酈波: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稱爲『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爲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   曾國藩 ...

曾國藩故居 


  記者:您如何評價曾國藩?
  酈波: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稱爲『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爲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
  曾國藩平生的主要事跡,一是率湘軍撲滅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一是開啟了號稱『近代變革之始』的洋務運動。所以章太炎談及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曾說:『譽之者則爲聖相,讞之者則爲元兇。』事實也確實如此,曾國藩既爲孫中山、章太炎、范文瀾等人所不齒,但也爲毛澤東、蔣介石、梁啓超、馮友蘭從某些方面給予肯定。
  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不論『譽之者』還是『讞之者』都極爲推崇的,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
  記者:家訓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酈波: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爲『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
  所謂家訓,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說過一句名言:『他日渠庭,叨陪鯉對。』說的正是早期的家訓。
  【論語・季氏】篇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雖然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但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所以這段記載也被視爲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範之一,而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內容。
  當然,就文獻而言,【論語】所載孔子對孔鯉的教育還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家訓。作爲商周時期文獻的合集,【尚書】中收錄著更多、也更爲典型的家訓作品。其中最爲有名的【無逸】篇,是周公輔政時,周公教導侄子成王如何勤儉執政的。其中一句『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難過』,也成了教導後世諸多帝王教育後代不要貪圖安逸奢華生活的名訓。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家訓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輩教育子弟或晚輩的教育內容。這些內容十分寬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舉止、個體修身、交友處世,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等各個方面。這些內容中的精華被行之於文、傳乎後世,便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家訓文化。
  記者:家訓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酈波:先秦以後,由於儒家學說漸成社會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仰與素來的家訓教育不謀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訓遂一躍成爲社會教育的主流。這集中地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家訓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爲當時教育的主流形式。我們一般以爲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現在一樣,是課堂,也就是學校教育。然而不論哪個時期,能進入這些學校學習的學生在整個數千年的中國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數的。古代私塾、族塾俱屬家庭教育形式,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校。事實上,因爲儒家對『修齊治平』、『家國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齊家』的行爲模式最終決定了家庭教育成爲全社會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
  中國人最重家,從來都把家庭教育當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經》裡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責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師的責任。推而廣之,父母對子女,長輩對晚輩,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這就是中國人所篤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訓在中國古代得以昌盛的最關鍵原因。
  二是家訓所涵括的教育內容成爲當時教育的主要內容。
  秦漢以後,大量有關家訓的文本文獻開始出現。雖然一直到南北朝時期,自顏之推寫作【顏氏家訓】開始,『家訓』才開始正是得名,但在這之前,大量的『家誡』、『家范』與『誡子書』其實都是標準的家訓文獻。就算顏之推後『家訓』之說盛行於世,但像著名的司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還是不以『家訓』爲名,卻也都是標準的家訓作品。甚至像成冊成卷的家書、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內容與意義,在古時也一概被稱之爲『家訓』。
  這樣一來,古代家訓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內容一下子變得極其豐富起來。狹義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處,如何規範,如何發展;廣義地看,則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啟智,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兩全。學習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業之道,都成爲中國古代家訓的關注點,這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記者:【曾國藩家訓】對後世的影響爲什麼會這麼大?您是從哪些方面來對它進行評說的?
  酈波:有人稱【曾國藩家訓】爲『千古家訓之首』,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的。因爲若從狹義的角度看,【曾國藩家訓】於家規禮法所涉並不爲深,甚至【曾國藩家訓】一書的成書也尚存不爲人知的懸疑。
  作爲一代大儒、理學傳人的曾國藩,被錢穆先生稱爲『算得上是一個標準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視教育,不論在京爲官,還是在外帶兵,總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書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國藩家書】就已結集出版,並在當時就極受世人矚目。
  除家書之外,曾國藩還曾想專做家訓一部。他在家書中談到這種想法時曾說:『前立志作曾氏家訓一部,曾與九弟詳細道及。』也就是說,他想寫本【曾國藩家訓】,這種想法還跟他的九弟曾國荃探討過。
  然而非常遺憾,直到曾國藩1872年去世,這部他立志想作的【曾國藩家訓】也沒寫出來。
  原因有兩個:一是曾國藩認爲要遍覽經史子集,儘可能多地掌握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的知識後,才可以寫這本他命名爲【曾氏家訓】的大成之作:二是即使讀盡了經史子集,掌握了那麼多的材料,自己也要做到爛熟於心,可以融會貫通後,才可以寫這本大成之作,這就叫『胸中道理愈多,議論愈貫穿,仍當爲之。』
  說起來是兩個原因,其實也就一個,也就是曾國藩認爲火候還不到,要待自己閱歷極豐富,知識極豐富,自己的功夫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後,才可以寫這本【曾國藩家訓】。
  雖然曾國藩自己未能親自寫出家訓,但他數百萬字留存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和觀點很多。在曾國藩去世後,李瀚章、李鴻章兄弟爲曾國藩整理、編撰並出版全集,就特意搜集曾國藩家訓思想中的精華之語,在全集中單列『曾氏家訓』一章。其後,又有人將其單獨成冊發行。在後,更有人不斷重新爲之編選、出版。隨後,梁啓超爲其專門編定【曾文正公嘉言鈔】,其間的主體其實也還是曾國藩的家訓名言與警句。
  至此,【曾國藩家訓】聲譽日隆,同名圖書大行其道,成爲百多年來坊間不斷流傳的家訓名作。
  事實上,也正因爲曾國藩沒有像古代的顏之推寫【顏氏家訓】那樣寫本很規範化的家庭教育教材,而他自己一生中又處處貫徹著他的家訓教育理念,這樣一來,他的家訓思想內涵反而不受一本書的限制,顯得更加豐富。
  因此,我們現在講他的曾國藩家訓,其實是個寬泛意義上的家訓概念,我所評說的【曾國藩家訓】,並不以哪本同名圖書爲標的,也不限於曾國藩的家書或者日記,更不是囿於傳統家訓家庭倫理規範的狹義解讀,而是從識己、識人、識事、挺經四個方面入手,把他一生教育子女、指點子弟、甚至培養後人的思想進行一個總結與歸納,作一個全景式的評述。
  (五月光明書榜:【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酈波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本報記者 吳 娜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