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背誦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二)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三)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後,讀古典名著。 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