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教育不是簡單的復古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6-7 20:17| 發布者: 武至查| 查看: 1669| 評論: 0|來自: 當代家庭教育報

摘要:   近日,某童學館內,多名3~6歲的孩子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引導下,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朝著孔子的畫像三鞠躬……據介紹,這是一次祭孔活動,爲的是讓孩子們更加尊重孔子,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擁有美德的人。 ...

  近日,某童學館內,多名3~6歲的孩子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引導下,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朝著孔子的畫像三鞠躬……據介紹,這是一次祭孔活動,爲的是讓孩子們更加尊重孔子,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擁有美德的人。

  國學教育,不是簡單的復古

  觀點

  從細節上感受傳統文化的深邃,方能達到繼承、發揚的目的。

  現在的人是多元化的,因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研究和弘揚也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如幼兒著漢服拜孔、讀【三字經】、【千字文】等,就是其中可行的教育方式,孔子的學說已被許多國家的人研究和運用,讓幼兒從小就走近孔子,從細節上感受孔子,這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傳播和發揚有益無害。 (金豆爸爸)

  對於孩子而言,這只是一種遊戲,無所謂的,沒必要太計較。

  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遊戲,著長袍、跪拜等也只是一種遊戲罷了,是另一種娛樂方式,沒必要對這種形式看得太重,只要孩子覺得好玩,能夠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就行了。(星逸)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孩子進行傳統教育並不是對古人行爲的全盤接受,更不是搞形式主義。

  孔子作爲一代大教育家,理應受到我們的尊敬和學習,但尊重就要如此興師動眾地膜拜嗎?重形式輕內容,有點『做戲』的感覺。從報導中,童生們大多是3~6歲的幼兒,稚氣未脫,他們更覺得這類活動好玩,通過這樣的祭祀活動,孩子們就會尊重孔子、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有美德的人?這只是學館的一廂情願罷了。

  對孩子進行傳統教育,背誦一些【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等經典古詩文的做法是沒錯的,但要採取何種方式,哪種方法更有效,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了。還有,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有精華也有糟粕,幼兒分辨事物好壞的能力還很差,一旦崇拜誰,是不是就會堅信其道,不容旁人置疑呢?這也讓人擔心。(蒙蒙媽媽)

  我認爲,學習經典應該吸取其中適合現代教育的精華,去掉封建禮教之類的不適合現代教育的東西,學習時千萬不要大而全,畢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如果照搬照學,那就扼殺了社會的進步。【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裡面有好多對孩子有益處的教育內容,對孩子從小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是很有好處的。  (海納媽)

  古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可以引用和借鑑,更可以大膽地去實踐和改進,學習古人的經驗和知識,有必要費心思地擺花樣嗎?(唐文梅)

  我認爲開展傳統教育還是有一定的益處的,如果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就沒有必要也起不到一定的作用了。  (雨D媽)

  讓孩子學習國學,並不是要求他記住什麼,而是要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在他身上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培養他自我思辯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並非是身著長袍、三叩九拜等外在形式上的表演性質的東西。  (阿朴)

  讓孩子學點國學,我舉雙手贊成。中華文化最好的給養是國學經典,許多外國人都爭相學習研究,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更應傳承下來。幼年時,把最好的營養儲存在我們的下一代心中,他們長大後一定受益無窮。如果我們不能把國學――中國文化之根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心中,我們就培養不出『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我們欣喜地看到,時下,各種教授國學的機構越來越多,特別是面向兒童開設的私塾、童學館等也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讓孩子『頭頂儒冠,身著漢服,在先聖孔子像前席地而坐,行叩拜大禮』或者『身著漢服,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朝著孔子的畫像三鞠躬……』卻是一百個不贊成。我反對把傳統文化當做糟粕垃圾,但也不贊成不加取捨地全盤繼承。孩子參加『童學館』,無非是想學點國學知識,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而舉行這些復古的繁瑣的儀式,最多只是一種傳統禮儀形式的表演,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因爲這種儀式,不過是古人禮儀的一種形式,只適宜保留在國人美好的記憶中,並沒有繼承模仿的必要。而且,畢竟時代變了,我們在禮儀形式上也應該與時俱進,刻意模仿古人,又能體現多少現代社會的責任感與傳統文化內涵呢?再者,對於沒有一點點歷史知識和傳統文化印記的幼兒,除了覺得好玩外,還會剩下什麼呢?(常作印)

  過分地追求形式上的復古實無必要。儒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兩千年的積累使其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我們在普及、學習時,明辨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面對百年來西學的漸逼,我們振興國學是必須的。我們應該誦讀儒家經典,學習並踐行其中的精華內容,採取合理的方式紀念孔子、傳播國學。(遼西短刀)

  另一種聲音

  家庭和幼兒園要擔起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而不僅僅依賴幾家私塾或童學館。

  通過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使孩子耳濡目染、浸潤並受益於中國獨有的文化情懷,對於培養孩子的民族意識和價值觀,引導孩子認識本民族特質、精神力量的構成以及固定的文化形式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是每個家庭和幼兒園的自覺行爲,我們要依據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幼兒和諧發展爲本,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挖掘與整理,廣采博集,適者取之,擇善從之。對幼兒進行民族靈魂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播種,讓孩子『出於口,更要入於心』。

  『我們幼時所受的影響,哪怕小到無法覺察出來,但對日後都有極其深遠的作用』,因此,開展傳統教育,不能依賴於某些道學館或幾家私塾,形式和內容更要嚴格甄選,而不是現在的『著漢服、抱雙拳、三鞠躬』等那麼簡單。 (常青)

  相關連結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爲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爲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屬於國學範疇,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爲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爲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爲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爲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爲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學,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明。

  編後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內涵精華,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它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思維方式,與世界歷史上任何一種文化形態一樣,擁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用心去閱讀國學經典,重新審視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這份遺產,從中真正認識到國學的價值,獲得更多的精神啟示,開啟人生的智慧之門,成就充實而豐富的人生。

  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得到廣泛傳承,但它不是一種時髦遊戲,而應是精神上的追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樓宇烈認爲:『光靠知識的灌輸並非國學的最終目的,它應該是滲透進每個人生活的細節中,貫穿在做人的道理中。』如何貫穿?當然不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或把國學作爲一種時尚來追捧。國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文脈,是精神血液。

  面對純潔的孩子,我們有責任摒棄一切世俗的金錢觀念,拋棄一切過分追求『新聞價值』的作秀,踏踏實實地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做一些事,因爲,我們耽誤不起孩子。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