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支柱,男,44歲,漢族,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下崗教師,住北京市西三環北路25號院家屬區.......,電話........... 陳虹,女,39歲,漢族,非農,無職業,住址同上,電話 ........... 被告:北京市海淀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長春橋路17號; 主任:劉彥 訴訟請求:撤銷北京市海淀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京海人口收字(2010)112號』社會撫養費徵收決定書。 事實與理由:原告楊支柱與陳虹於2009年12月21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育第二個女兒。2010年9月2日,北京市海淀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做出『社會撫養費徵收決定書京海人口收字(2010)112號』,並於9月3日送達原告住處。『京海人口收字(2010)112號』指控原告夫婦『違法生育第二個子女』,按照2009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的九倍向原告夫婦徵收『社會撫養費』240642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規定『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並未規定是『強制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因此『社會撫養費』被認為是對社會公共投入的一種補償,被財政部納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範疇,並未納入行政處罰的範疇。不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上沒有『違法生育』這個詞,國務院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上同樣沒有『違法生育』這個詞,『京海人口收字(2010)112號』認定原告夫婦『違法生育』的依據只能是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但是,把無證生育看成違法行為、把孩子看作『違法所得』,將嚴重損害孩子的基本人權和尊嚴,嚴重影響她的心理健康和對國家的忠誠,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發明『違法生育』一詞是違憲的、違法的和極不人道的。 『社會撫養費』一詞本身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上有依據,但在法理上也是完全說不通的。誠然,孩子在成為勞動力以前通常要享受一些社會福利。但是總體上每個人的一生給社會所做的貢獻(主要表現為納稅)通常都要大於他(她)幼年、晚年和生病、失業期間所享受的社會福利的總和,只有這樣社會才可能進步。如果無證生育的孩子父母要為他們享受的兒童福利繳納『社會撫養費』,同時政府又不免除這些孩子成為勞動力後的納稅義務;那麼實際上這些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本人就在為孩子所享受的兒童福利重複買單。 即使免除無證生育的孩子今後的納稅義務(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的法律),政府也不應該在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就收什麼『社會撫養費』。不談什麼人類文明,即使是禽獸,幼鳥、幼獸也不可能自食其力,也需要成年禽獸供養。嚴重殘疾者可能一輩子都只能享受社會福利,難道政府應該從他們一出生就先把他們一輩子可能享受的社會福利先收上來?如果他們夭折,政府就大賺了一筆。如果是這樣,社會提供給殘疾人的到底是福利還是禍害?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要說政府也應該負補充責任,但是計生委卻反過來搶劫父母養活孩子的財產。如果中國的父母們也向計生委學習,要孩子先交『家庭撫養費』才讓他們吃飯、穿衣,那麼所有的孩子都要餓死、凍死,中國就要亡國,華人就要沒種。 何況,在中國,孩子享受社會福利是以落戶為前提的。儘管某些福利如今可以在戶籍地以外享受,但外地戶口也是戶口,沒有戶口是無法享受兒童福利的。原告的第二個孩子尚未落戶,如何能享受社會福利?既然不可能享受社會福利,談什麼對公共投入進行『補償』?不久前北京市計生委的工作人員答記者問時說,『如果孩子為外國國籍,或中國國籍但不在北京辦理落戶,則不適用本市計生法規管理。』(【超生落戶國外不征撫養費 申請北京戶口則征】,2010/09/30 北京青年報)為什麼富人養狗不繳納『社會撫養費』,窮人養孩子要繳納?無非是因為狗不能享受兒童福利。但是沒有戶口的孩子同樣不能享受兒童福利,如果要先交『社會撫養費』,豈非人不如狗?所以北京市計生委關於落戶才適用本市計生法規的說法還是有些道理的,至少給了『超生』孩子與狗一樣的待遇。原告現在因為生了二女兒被剝奪了工作,全家靠一點不穩定的稿費生活,不夠就吃本來不多的老本,說不定某一天就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如果原告自己都離開了北京,給二女兒落個北京戶口又有何用?因此原告從來就沒有要求在北京給二女兒落戶。即便如此,海淀區計生委還是向原告徵收巨額社會撫養費,並且一再威脅要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原告對這種區別對待表示抗議。 當然也有一點點兒童福利是不以戶口為前提的,這就是免費注射的一類疫苗。都是幾塊錢一支、最多幾十塊錢一支的便宜疫苗,貴一點的二類疫苗還是要交錢的。雖然政府給與這點恩賜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傳染病流行,就像給狗免費打狂犬疫苗,但是畢竟沒用大規模屠狗阻止狂犬病的方式對待『超生』孩子,這是原告萬分感激的。不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已經把過去幾年原告工資中每月40元的『幼補』都要回去了,連同所謂『獨生子女費』一共要走了2千多元,已經遠遠超過原告二女兒免費注射一類疫苗的成本了。附近的蘇州街小學報名還要『獨生子女證』,看來原告大女兒在北京上公立學校也大成問題。原告一分錢『社會撫養費』沒交,就已經為減輕北京市的兒童福利負擔被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根據計劃生育理論,原告夫妻不上班又不領失業救濟,還為社會貢獻了兩個就業崗位。 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本身就是違法『二次授權』的產物。國務院【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準,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準,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即使孩子沒落戶可以徵收『社會撫養費』,國務院【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也是錯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四十五條明確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顯然構成了二次授權。二次授權既不合法理,也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徵收數額』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變『超生罰款』為『社會撫養費』的立法精神不符——『超生』一個孩子所增加的公共投入並不因為孩子的家庭收入高而增長,也不會因為孩次多而增長,甚至相反,因為富人的孩子可能上貴族學校,多生孩子的公共投入通常會因為規模效益而遞減。 最後,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規定無證生育第二個孩子按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至十倍徵收『社會撫養費』,無證生育第三個孩子按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六至二十倍徵收『社會撫養費』,如果家庭收入超過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則以家庭收入為計征基數,其自由裁量的空間之大,在全國都無出其右。這給了北京市各區縣計生委以極大的『尋租』空間,太多的腐敗機會。生三個孩子可以征六倍,生兩個孩子卻被征九倍,公平何在?既剝奪工作權利,又以『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名義剝奪財產,讓原告一家大小吃什麼?這不是欲置原告全家於死地嗎? 原告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海淀區計生委這樣做,是因為原告多年來一直堅持批判獨生子女政策和計劃生育實踐中的野蠻『執法』,而對原告進行打擊報復。因此,海淀區計生委對原告的選擇性『執法』,同時也嚴重侵犯了原告的言論自由和向國家機關提出批評、建議的憲法權利。 綜上所述,原告認為『京海人口收字(2010)112號』社會撫養費徵收決定書是依據違法的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做出的,按照2009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九倍向原告夫婦徵收240642元『社會撫養費』顯失公平,並涉嫌打擊報復侵害言論自由,請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此致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原告:楊支柱、陳虹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