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福
11月8日【羊城晚報】報道:近日廣州發生“公交車司機行車途中猝死”事件,青壯年猝死再次引起關注。中山大學心肺腦研究所所長黃子通指出,全國每年約100萬人猝死,占死亡總人數的5%,且一般發生在40歲左右的青壯年。
看了這則報道,筆者根據上面的數據計算得出如下結果:全國每年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全年出生人口1584萬人,出生率為12.09‰;死亡人口892萬人,死亡率為6.81‰;自然增長率為5.28‰。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全國死亡人口只有892萬人,與【羊城晚報】的數據相差太大了。如果每年死亡人口真的如【羊城晚報】所報道的有2000萬,那麼中國人口早就進入負增長了,因為每年出生人口只有1500多萬。
那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每年死亡人數是否偏低呢?去年【南方周末】曾報道:現行戶籍管理存在“活人上戶難,死人不銷戶”的現象,一方面,一些超生的孩子很難上戶口;另一方面,一些死亡居民的家屬不主動到派出所去為死者銷戶。這樣就造成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統計數字可能不準確。然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口數據畢竟是現有的最權威的數據,公開發行的報紙應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為準。
【羊城晚報】是一份在中國南方影響很大的報紙,所刊登的新聞和數據,有可能被人們廣泛引用。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新聞媒體上出現數據差錯的現象並不罕見。今年5月【中華新聞報】有一篇文章披露:近一年來,筆者發現的差錯除上面所說的差錯外,常識性差錯也多得令人瞠目。據國家權威部門公佈的數字,2005年我國死亡人口849萬。可人民網上有一篇報道中卻寫道:“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因室內裝修引發呼吸道感染而造成死亡的兒童數量達210萬人”,這可能嗎?而且這條錯誤的信息在網上一搜,竟多達1310條,還不說有多少報刊引用了這條信息,簡直是以訛傳訛、流毒甚廣了。
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在新聞的真實性和數據的準確性方面,應儘可能做到審慎、嚴謹、客觀、求實,這樣才符合“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的基本原則。
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