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福
8月22日新華網報導: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22日參加生態文明貴陽會議時表示,中國計劃生育工作開展30多年來,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也推遲了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 張主任的上述言論是老調重彈,沒有什麼新意。那麼,我也老調重彈,質疑計劃生育的三點意義: 第一,計劃生育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否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認爲,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過多,而是人們對環境粗放式、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事實上,人口對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雙向的,人既能破壞環境,也能改善環境。例如,歐洲著名的萊茵河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污染很嚴重,被冠以『歐洲下水道』的惡名,後來經過萊茵河流域各國的共同治理,如今萊茵河又恢復了清澈、明亮。生態學家認爲,改善環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植樹造林。而要植樹造林,就離不開人的勞動。 第二,計劃生育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是否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有人歸因於太陽活動的變化,有人歸因於宇宙射線的影響,也有人認爲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10.5億頭牛排放的廢氣,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最大元兇。這是因爲牛群的屁等排泄物會產出100多種污染氣體,其中氨的排放量就占全球總量的2/3,而氨正是導致酸雨的原因。此外,牛群在消化或反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排放量占全球總量1/3,這種氣體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我認爲,要緩解全球氣候變暖,關鍵是要發展低碳經濟,降低單位GDP能耗,而不是靠減少人口。 第三,推遲了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是否有意義? 人口問題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一樣,屬於全球性的問題,不能靠某個國家單獨解決,而是需要世界各國合作來解決。這是因爲,在當今全球化時代,自然資源是全球共享的,不可能每個國家在資源上都做到自給自足。例如,日本現在糧食不能自給,但仍然在鼓勵生育,並不擔心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從本質上來說,當日本進口糧食時,日本進口的不僅僅是糧食,日本進口的實際上是土地資源。土地雖然是死的,但是資本、人力、商品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都是可以流動的,在國際市場上,各種資源的價格是趨於一致的。 一個人一旦生下來,他(她)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某國人,而不是相反。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國家有許多個,但地球只有一個。你可以改變國籍,你可以選擇當中國人,也可以選擇當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或澳大利亞人,甚至是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但是『地球人』這個身份與責任,是任何人所無法逃避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個國家的人口問題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問題,同時也是全人類的問題。 如果地球真的是人口太多了,那麼世界各國都要參與控制人口的計劃,並且應該制定各國的人口控制比例。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即使不算中國人口,到2050年世界人口仍然有70多億,比現在全球人口還多10億。那麼,中國推遲『世界60億人口日』的到來還有多大意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