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程恩富、田雪原连古代的太监都不如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2010-3-14 16:57| 发布者: 李龙飞| 查看: 1805| 评论: 0|原作者: 易富贤|来自: 易富贤网易博客

摘要: 几年前程恩富从经济学角度抛出了“奖励丁克”的观点,我在《大国空巢》中国已经驳斥过他的谬论。2009年程恩富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要实行比现行计划生育更加严格的“全面一胎化”的政策,我在《全面一胎化还是停止计 ...

 

几年前程恩富从经济学角度抛出了“奖励丁克”的观点,我在《大国空巢》中国已经驳斥过他的谬论。2009年程恩富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要实行比现行计划生育更加严格的“全面一胎化”的政策,我在《全面一胎化还是停止计划生育?——与程恩富商榷》(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3/27/content_902792_3.htm)已经驳斥过他的观点(程教授还是有点雅量,将我的反驳文章收入他主编的一本书中)。

2010年两会期间,程恩富进一步抛出“应先控后减到5亿人”的观点。程恩富说:“最近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报告里就指出,中国在本世纪末,要进入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只有5%。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很吃惊,我们好像进入发达国家机会不大,实际上不是GDP总量不大,而是人均国力,人均资源占有量,到本世纪末也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我主张中国应当是先把人口控制在15亿左右,先控然后再通过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较快地递减人口,递减到大约5亿左右。那么才能在一百年内赶上发达国家。”

程恩富曾经多次到中南海给高层上课,并因此“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现在已经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号称是中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除了用通畅的渠道将其观点递交高层,并发表在人民日等主流媒体外,现在又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直接提交提案。

与程恩富身份类似的还有中国社科院另外一位学部委员田雪原,此人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副总设计师,又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这三十年来多次给最高层上课,当年正是他与宋健提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不会出现老年化,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不会出现男人多于女人”,最高决策层才下决心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现在出现用工荒了,田雪原不但毫无羞耻感,反而在媒体大放厥词,说“我们需要一场民工荒。民工荒并不可怕。我希望它继续荒下去”。因为他认为“中国劳动力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中国的人口问题,毫无疑问属于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程恩富、田雪原的观点从学术角度看不值一驳,在网上也是不堪一击。作为中国最高国家智囊机构--中国社科院的学部委员,程恩富、田雪原的水平如此之低,让我大惑不解。大概他们是道家学派,以老子的“复归于婴儿”为人生理念。由于他们贵为帝师,垄断着决策,因此我不得不一次次不厌其烦地用小学老师的耐心来给这两位智力上已经是“复归于婴儿”的学部委员进行人口学和经济学启蒙。对于我这种耐心,很多网友大概都已经不耐烦了。

程恩富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这是采纳“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简称《报告》)的结论,但是近几年的实践早已宣示《报告》破产。根据《报告》的预测,2006年到2009年每年大致应该增加1327、   1280、1232、1185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06、2007、2008、2009年人口增量分别只有692万、681万、673万、672万人。如果采纳客观调查数据,实际上近年每年只增加400多万人口,接近负增长。

我们姑且就认为中国人口会如《报告》所说的那样到2033年增加到15亿。那么程恩富如何在67年内将人口从2033年的15亿降低到2100年的5亿?到2100年的时候,2033年之前出生的还有2亿多还活着,那么2033年到2100年这67年总共只出生两亿多人口。如果降到5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口结构?

程恩富要将人口减少到5亿的目的是提高人均GDP,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这几年已经多次分析,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再重复一次:

1、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国人口是13.0756亿,“十一五规划” 的2010年人口控制目标是13.6亿(平均每年增加1049万,以每年死亡900万计算,这5年需出生9744万)。

2、2010年人口只增加到13.4亿(平均每年增加649万,这5年出生7744万)。

3、2010年人口增加到14亿(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平均每年增加1849万,这5年出生1.3744亿)。

4、2010年人口降低到12.6256亿(一个孩子都不生,每年死亡900万)。

2000年我国人均GDP是7086元,到2010年翻一番的话,达14172元。以13.6亿人口计算,2010年总GDP为192739亿元。这192739亿元,13.6亿人口来分,人均14172元;13.4亿人口来分,人均14384元;14亿人口来分,人均13767元;12.6256亿人口来分,人均15266元。第2个方案比第1个方案人均GDP只多1.5%,但却少生2000万人口;第3个方案比第1个方案人均GDP只少2.86%,但是却多生4000万人口(他们今后创造的财富是多少?);第4个方案比第1个方案人均GDP只多7.72%,但却少出生9744万人口(数千万家庭今后将老无所养)。由于人口刺激消费和生产,实际GDP差距还不会这么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也认为中国计划生育并不能提高人均GDP。

再说,GDP分子是人口分母创造的。减少人口分母,哪来的GDP分子?巴西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面积相当于美国的91%,人口分母只有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但是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用购买力计算也不到22%)。

程恩富要将人口减少到5亿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国人均资源少。不可能像日本那样从国际进口。我在《大国空巢》已经分析,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如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人均资源远远超过美国的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却反而不如美国,而与中国差不多。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

程恩富号称是中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创立了海派经济学,近年又在海派经济学的基础上挂出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牌子,并自任会长。我问过一些真正的经济学者,他们对所谓的海派经济学不屑一顾,说:“什么海派经济学”,应该叫做“水货经济学”才是

田雪原认为中国人口多,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总和还要多,因此劳动力过剩,需要通过计划生育来减少劳动力。

什么叫劳动力过剩?美国有1.5亿劳动力,而阿根廷只有1600万劳动力,难道能说美国是劳动力过剩?我在《大国空巢》中已经分析,劳动力过剩是因为产业结构,而不是因为人口过多,所谓劳动力过剩是相对于消费人口,通过计划生育减少年幼消费人口,只会加剧“劳动力过剩”。全球其他国家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都在50%,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减少了上亿年幼消费者以及年轻劳动力,从而额外“过剩”了一亿多劳动力(中老年劳动力)。如果说中国人口过剩,那么过剩的只是田雪原、程恩富这样的混帐学者!

田雪原、程恩富这种水平竟然被评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我真为中国社科院感到汗颜。田雪原、程恩富这种水平的人竟然能够给最高层上课,影响国家政策!说明我们的决策渠道有很大的问题!

东汉和唐朝都是因为宦官专权而灭亡。程恩富、田雪原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宦官,是精神上被阉割了的学术太监。肉体上被阉割的毕竟还有一些有作为的,比如郑和、高力士。但是精神上被阉割了,那等于是废人一个!对于人口政策来说,田雪原、程恩富相当于东汉末年的张让和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蔡昉、胡鞍钢、曾毅等人也应该算得上“十常侍”成员)。在很多方面,程恩富、田雪原的伎俩并不比十常侍高明,他们的观点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他们掌握话语权;而在网络媒体,相对比较平等,他们的观点不堪一击。如果决策层不被这群学术宦官愚弄,只需要正常的政治智慧,完全应该做出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的判断。现在影响决策的渠道完全被程恩富、田雪原等人垄断,学术宦官当道,难怪人口政策纹丝不动。

而知识精英在这民族千年的存亡继绝问题上也毫无洞察力,觉醒远不如网民快。知识精英还在小圈子里就一些小事情在争论不休,就像《霸王别姬》的袁四爷一样在争论“霸王回营究竟是走五步还是七步?”误国、卖国的往往是精英,而民族救亡的往往是草民。草民是没有能力卖国、误国的,但是有能力救国。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规律。

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智慧没有进化,而是退化了。目前的政治智慧至少远远达不到西汉时期,当时对政策辩论是很公开的,比如盐铁之争。并利用天人感应来启动政治改革,汉武帝自己还下罪己诏。当时知道利用清君侧来舍车保帅(现在却是舍帅保车)。历史仿佛又回到了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朋党之争,宦官(学术宦官)专权。

需要在学术上清君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