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湘西民族人口構成看中國民族政策的走向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09-7-27 08:43|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933|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中國目前的民族政策是有問題,筆者在湘西,深有體會。經過宋朝的懷柔歸化和清朝的改土歸流政策,湘西民族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1949年,懷化地區全區總人口206.34萬人,少數民族僅有13.2704萬人,只占總人口的6.4% ...

 中國目前的民族政策是有問題,筆者在湘西,深有體會。經過宋朝的懷柔歸化和清朝的改土歸流政策,湘西民族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1949年,懷化地區全區總人口206.34萬人,少數民族僅有13.2704萬人,只占總人口的6.4%

但解放之後採納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思路(凡是採納斯大林這種民族思想的國家都出現分裂,如南斯拉夫一分為六,蘇聯被解體成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人為製造新民族(比如土家族)。通過民族識別,湖南、湖北、重慶、貴州毗連的武陵山地區一些所謂的『五溪蠻』被人為確定為單一民族--土家族,並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後還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長陽、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縣。這一個1957年通過逆歷史潮流『分流為土』而誕生的新民族現在人口有八百多萬,成為一個大民族了。

五溪地區由於地理的原因,形成了比較獨特的文化,但從血統上大多是漢族(從江西搬過來的為多)。土家族其實也是漢族。湘西彭氏土司是唐末從江西搬過來的。酉陽冉氏土司是從山東搬過來的(有人認為是冉閔的後人)。向氏土司應該是五溪地區一個古老的姓氏(但仍然屬於漢族),但是五溪地區的向氏有些被認定為土家族,有些被認定為漢族(比如懷化向氏是大姓,但是漢族)。

其實不能想當然用『蠻』來判斷就是少數民族。比如我們易氏家族,南宋從江西吉安搬過來,在雪峰山東麓的塘灣鎮、洗馬鄉有兩萬多人,雖然離雪峰山西麓的雪峰鎮、群峰鄉、鐵山鄉也不算遠,但是很少與那邊的家族(如楊氏、田氏家族)通婚,也不與羅溪和麻塘山的瑤族通婚的。我們家族主要通婚對象主要是在雪峰山東麓這個小盆地(漵浦縣龍潭鎮、黃茅園鎮,洞口縣江口鎮、月溪鄉、渣坪鄉,綏寧縣金屋塘鎮,都是漢族),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體系,誕生了一些獨特的文化,比如有自己的獨特方言;有一個驅鬼的宗教(栳師,音譯);還產生了一種叫做雪峰『斷頸龍燈』的民間文化(我小時候就舞過龍燈),2008年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洪江市正在抓緊做好雪峰『斷頸龍』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項準備工作(http://www.hnwwj.com/yczylist.asp?id=36)。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摻雜少數民族血統,但是性格上似乎比雪峰山西麓的一些少數民族更『蠻』,打起架來還占上風。如果沒有家譜記載,隨着『學者』的繼續『研究』和『劃分』民族的話,我們這個雪峰山東麓盆地也可能被劃為單獨民族的。

1980年代響應胡耀邦的新的民族政策,又進行了一次民族識別,為了享受民族優惠(比如經濟優惠政策和高考加分),紛紛改為民族自治縣,現在懷化市有5個民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懷化市的會同縣和邵陽市的綏寧縣也在申請為侗族自治縣。很多只有1/16少數民族血統的也轉為少數民族。有些根本就沒有少數民族血統,但是為了高考加分等原因也改為少數民族了。民族的問題(如改族)只有爺爺知道,到孫子一輩就不知道改族的事情了,就會有民族意識了(南斯拉夫的『人為製造』的新民族相繼獨立)。2000年人口普查,懷化全市有4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84.92萬人,占總人口39.9%。到2005年,全市在冊總人口498.37萬,其中侗、苗、土家、瑤、白、回等少數民族190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40%。會同粟裕(以及世代家族)一直認為自己是漢族,但是粟裕去世多年之後被『考證』出是侗族,被稱為是侗族的英雄兒女了。原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祖籍在懷化,說不定今後有人也會"考證"出楊尚昆也是侗族了。

據湖南會同【粟氏族譜】記載:『粟氏衍自江陵,遷於建業上元縣』。在【粟氏族譜】卷首上【原序】中記載:粟氏『祖順朝,江南江西府上元縣人…元初至元間以武進士…公奉命鎮文坡等處…盡於王事,遂寓居通道之文坡…貴公生子通魁於洪武十八年(1385)徒居會同高溶村(今會同連山高涌村)…次子總全公又徒城東之清溪小坡舊寨(今會同坪村小寨村)…』;卷首下【遷徒志】中記載:『順朝,原居文坡司…通魁,由文坡司徒住會同高溶…總全,由高溶遷居清溪舊寨…』。【粟氏族譜】卷之一中記載:『第一世:開基始祖順朝,登至元進士…第二世…榮貴,朝公次子…第三世…通魁,貴公次子…第四世…總全,魁公次子,住清溪…』卷之八和卷十五中同時記載:『第二十九世,多珍,享公次子,字裕,生光緒丁未七月初二(1907年8月10日)…』會同粟氏始祖是粟實寰,有五個兒子,長子粟順朝是元朝至元年間的武進士,官游擊(武官)。明朝建立以後,粟順朝受命到湘西鎮壓『蠻峒』起義。從那時候開始粟順朝帶着老婆胡氏、長子榮富、次子榮貴及其弟順京、順主、順位、順仁來到湖南。順朝死後,他的家族『遂寓居通道之文坡』。而順朝的四個弟弟家族也『各擇樂土,渠陽、黔陽皆其裔也。』 後來粟順朝的長子粟榮富回到原籍上元縣(今江蘇南京)看守祖先墳墓。而粟順朝的次子粟榮貴生的兒子叫粟通魁。粟通魁於洪武十八年徒居會同高溶村。這就是粟氏家族來到會同的始末。可見,粟裕家族確實是漢族。粟順朝當年到湘西是為了鎮壓『蠻峒』起義的,想不到他的後人卻與『蠻峒』一起被劃為了侗族。粟裕(及其世代家族)明明白白認為自己認為是漢族,卻在死後被別人出於利益考慮而變成侗族了,荒唐至極!

楊尚昆是四川潼南縣雙江鎮人氏,關於他的祖籍,【楊尚昆回憶錄】中講得很清楚,他說:『雙江鎮楊氏家族是從哪個省移來的?過去我一直認為是湖北孝感來的。1987年,我第一次回到家鄉童南,縣裡下在修縣誌。我才知道雙江鎮楊氏家族的源流。據記載,我們這一族的遠祖楊文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南宋末年曾在湖南永州府零陵縣當縣令。第二年,宋亡,不能歸籍,就在湖南辰谿縣(現屬於懷化市中方縣銅灣鎮黃溪村)定居。清康熙35年(1696年),楊文秀的後裔光字輩的堂兄弟三人,先後來到四川,沿涪江北上,分別在蓬溪、遂寧、江油三縣落戶。』楊主席的記述,明確了潼南縣雙江鎮楊氏家族是從江西省泰和縣遷徙的。

楊尚昆是湖南黃溪楊氏開基祖楊文秀的後裔,楊文秀是泰和楊氏開基祖楊允素的7世孫,楊允素又是吉水楊氏開基祖楊輅的6世孫。

1278年,楊文秀赴湖南零陵縣任縣令。第二年,南宋滅亡,元朝開始,因戰事尚未結束,攜帶家眷的楊文秀不能回老家泰和,便選擇辰谿縣的黃溪村開基立業。明末清初時,黃溪村有一位名叫楊通輝的人,他是楊尚昆的7世祖。楊通輝長期在四川做官,致仕後,仍回辰谿縣黃溪村居住。於清康熙四年(1665)修建窨子屋,高牆圍立,坐北朝南,六進二層,主大門為『八字大門』,雄偉壯觀,東西各設小大門。屋內設正房、廂房、中堂、茶堂、廚房、金庫、天井等,總面積為600平方米。楊通輝60歲生光基,90歲卒,葬黃溪祖山坪駱駝背包形,『背包 』意整裝待發,準備遠征,發跡在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清康熙年間,朝廷組織了歷史上第二次『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楊通輝的兒子楊光基因在四川出生、成長,對四川懷有一種特殊的眷戀之情。為了開拓新的基業,1696年(康熙丙子年),37歲的楊光基出售祖宅充作盤纏,攜妻兒(子四:昌仁、昌義、昌禮、昌智。川生昌信、昌德)從湖南辰溪遷徙到四川蓬溪縣,並選擇涪江左岸的姬家壩居住。

結合一些家譜資料,發現康熙丙子年是一個移民的重要年份。我們易氏家族也有很多人在同一年移民四川的。比如黔陽易氏總譜人物傳『篤行傳』記載:『文上字登瀛,質性誠愨,貽謀宏遠。康熙丙子,詔移楚民實蜀地。公年逾杖國,子六,孫曾數十,長孫心會,入邑庠,家貲亦豐,毅然捨去,舉家西行,止成都金堂縣,心會復入金堂學,為恩貢。心融、心裕、心恰,相繼游泮食餼。後裔蕃衍,分居成都、漢川、德陽,為蜀中望族。公在蜀,日以孝弟力田訓導子弟,蜀人化之。族人至其地者猶悉稱公之盛德。』清朝四川人口繁衍非常快,現在易文上在四川金堂有兩萬多後裔。

解放戰爭期間,楊尚明(尚昆七弟)路過湖南,特意到辰谿縣找過黃溪(1943年1月前隸屬辰谿縣轄地,而周圍村組均屬黔陽縣地),但只找到『黃溪口』,而且沒有『祖山坪』等,未能與黃溪族親共聚遺撼而去。1989年7月,在【東西南北】雜誌第六期,楊尚昆故里行一文中發表,其世系字派與黃溪一樣,經深山尋瑩派人赴川核對雙方族譜,完全確認雙江楊氏是黃溪楊氏的一個分支,楊尚昆是楊通輝的第8代孫,其祖籍在黃溪,祖居遺址存。1990年3月,雙江楊先佐,楊先驥、楊宗岳等3人專程從四川省潼質縣雙江鎮來黃溪與族親敘述離別多年的骨肉之情,並一起給楊通輝等先祖掃墓。地誌辦、市志辦等單位領導熱情接待了他們,市檔案館印存了一套雙江〖楊氏族譜〗。1992年4月,76歲的楊尚顏老人(楊尚昆堂弟)又專程由四川來黃溪,與族親一起給楊通輝掃墓、立碑。懷化市政府、市政協、市志辦等單位領導熱情接待了楊尚顏老人。1991年3月,懷化市委常委楊連賢和市志辦等領導專程赴成都拜見楊尚明老人,由他開具介紹信轉赴北京楊尚昆主席,想敬請他老人家題詞【懷化市志】名,趙秘書長轉達楊主席指示:『感謝懷化人民和黃溪父老鄉親為我找到了祖籍』。

土家族是人為製造出的民族。而侗族的領袖楊再思本身也是漢族,他父親於唐宣宗大中年間,由淮南(今江蘇揚州)丞授金吾將軍,邊敘州(今湖南黔陽)。現在懷化、湘西州、貴州的銅仁、黔東南州有數百萬人自認是楊再思的後裔。不但侗族認楊再思為祖先,一些土家族也認楊再思為祖先。我們家族是從江西搬過去的漢族,我們後面分遷了一些人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但是恩施的有些族人自認是土家族了。  

由於楊再思家族控制五溪地區數百年,並且後面楊氏也是湘西和黔東的大族,很多侗族其實是牽附為楊再思後裔,尤其是楊姓容易牽附(比如將自己的字輩改動),其他姓氏也可能改姓。姓氏牽附或攀附現象,在古代在某大姓控制地區,是一種無賴的屈從,無賴的求生之道。在五溪地區不少族譜中累見不鮮。吳國興先生看過新晃一吳姓的家譜,就曾以楊姓『再、正、通、光、昌、盛、秀』的字輩為該吳姓的字輩。這就是在楊再思氏統治地域,其他姓氏屈從攀附的典型例證。懷化楊尚昆家族本來是南宋末年搬到懷化的,與唐末的楊再思不相干。但是楊尚昆祖籍地中方縣銅灣鎮黃溪村楊姓從明朝開始啟用:『文子通光昌俊秀,世傳宣尚紹先宗……』,與楊再思後裔的『再正通光昌勝秀』字輩基本一致。如果不加考證,還以為黃溪楊氏也是楊再思的後裔。

唐朝以來,湘西地區由於人口稀少,繁衍比內地要快一些,但是也不是太快。比如我們家族從宋朝搬過來,人口繁衍遠遠比在江西宜春、湖南長沙易氏集聚地要快,但是現在在黔陽本地也只有五萬人(並且還是繁衍的特例)。繁衍最快的主要是清朝的四川。湘西離四川很近,四川、重慶很多人是從湘西搬過去的,使用的是同樣的西南官話,風俗習慣也基本一致。但是不知何故,大多數四川、重慶人的家譜說是來自離四川很遠的湖北東部的麻城,比如湖南黔陽易氏在清朝的時候有數千人遷往四川,在那裡應該有十多萬、二十多萬後裔,但是很多支系的家譜卻說成是麻城的,後面仔細理清家譜或核對墓碑,才發現是來自黔陽。楊尚昆的家族也曾稱聲稱是遷自湖北麻城。

如果算上遷往四川的人口,楊再思是有可能有數百萬後裔的(但四川由於在遷移過程中家譜丟失,絕大多數人是找不到祖籍的);但現在湘西和貴州的數百萬楊氏自稱是楊再思的後裔,從人口繁衍角度,是難以置信的。

從國家鐵路和高速公路規劃來看,如果今後需要調整行政規劃(縮省強縣),懷化今後可能成為武陵省的省會城市,那麼照目前的的民族人口發展趨勢,這個省將是『少數民族』占多數,可能就是一個土家族、侗族、苗族自治省了,那麼就完全是民族政策『人為』製造的自治省。湖南靖州縣現在準備打楊再思的旗號興辦旅遊了。如果繼續下去,楊再思今後將被『打造』成侗族的『成吉思汗』。

沅陵西南以及漵浦、辰溪、瀘溪、古丈、永順、張家界等地與沅陵交界的地區的的人民除了會說西南官話外,還說一種不同於當地官方語言的方言—鄉話。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人。由於民族優惠政策的誘導,鄉話地區的人普遍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有人乾脆稱作『瓦鄉族』,但更多的是稱作『瓦鄉人』。當地人多次要求政府承認他們的民族地位,而他們的主要依據就是『鄉話』這種與眾不同的『語言』。沅陵一直想將這個人群劃分為單一的民族,成立民族自治縣。1956年,王輔世先生調查了瀘溪縣的鄉話,並於1982年在【語言研究】上發表論文【湖南瀘溪瓦鄉話語音】,1985在【中國語文】上發表論文【再論湖南瀘溪瓦鄉話是漢語方言】,認定鄉話是一種漢語方言。結果招致當地人的忌恨,認為研究結論妨礙了他們成立民族的事業。

應該說清朝的『改土歸流』是有科學依據的,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而後面的『分漢為土、侗』是逆歷史潮流的。各民族(包括漢民族)創造的文化需要保護,但不要為了暫時的經濟利益(民族優惠政策和旅遊)而人為『製造』民族意識,為今後的社會留下不穩定因素!如果今後真的要調整行政規劃,建議取消民族自治區,要創造有利於民族融合的行政制度。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