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8日從河北省河間市文體廣新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河間府衙遺址復建工程施工現場,挖掘出一口建於清代初期、距今300多年的古井。古井至今保存完整,井中甘泉清澈滿溢。
據介紹,這口古井位於正在復建的河間府衙大堂遺址西南20米處,距地面3米,呈圓形,井深約5米,井口內徑約1米,井壁由均長29厘米、寬14厘米、厚6厘米青磚砌築而成。古井出土時,被青磚及雜土封住。 根據出土的青磚及古井形狀,考古人員推斷古井屬於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古井的發現為研究河間府衙和清代歷史提供了較好的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考古研究價值。 歷史上,河間府衙是與保定、濟南、開封齊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原為宋代安撫使知瀛州治所,元朝為河間路總管府,明代始為府衙,因年久失修,到1937年已成廢墟。去年9月,河間市投資5000萬元,在原遺址動工復建河間府衙。如今,主體工程已完工,彩繪、裝修和功能佈展等工程竣工後,將對外開放。 目前,河間市文物部門正在對古井進行保護性修復,這口清初古井將成為河間府衙裏的一處景觀。(記者 王民) 來源:新華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