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才培養是需要時間的 山西是古木建築大省,這幾年,國家撥付給山西的文保經費在全國來說算是最多的,山西省政府撥付的維護經費也在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投入山西省文物保護專項經費3.6億元,年均7100餘萬元,山西11個市在文物保護上的總投入是1個多億。另國家撥給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專項經費6444萬元,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專項資金10029萬元。但問題是沒有專業的領導、會修的幹部和會操作的工人,就算有錢去維修古建築,也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柴澤俊認為,各級政府應該從行政管理、學校專業設置等方面加快轉變,也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有計劃地培養古建築專業技術人才。 一支專業的隊伍,需要長時間培養。柴澤俊建議:可以讓一個學校代培幾批可以上崗的專業古建築技術人員,3年培養一批人,一個地市分配下去就是兩個人,看起來很少,但是現在能着手做起來,十年二十年就能解決問題,古建築的保護就會有很大改觀。否則,幾十年之後,山西木建築的保護還只能是這麼瞎嚷嚷。 柴澤俊還表示,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於傳承古木建築維修的傳統技藝。它們不是過時、落後的,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最適合古建築自身的修繕方法。比如應縣木塔,地基是用黃土夯打起來的,幾千噸重,960年了還沒有下沉的跡象。而現在鋼筋混凝土打的地基,壽命只有80年。用現代方法技藝去修,現在看來光鮮明亮,但是不到20年又壞了。『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技術、傳統工藝和方法需要有人繼承,也值得繼承,失傳的傳統技術都等待着啟程。』 『山西古木構建築失修的現狀,不是一哄而起,批評一下哪個領導就能解決問題的,各級領導必須重視古建築專業人才的培養,重視古建築專業技師的培養,才能將古建築的保護真正落到實處,把中國木建築文化真正傳承下去。』柴澤俊說。(李佳霖)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