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面向21世紀的中國文化(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9-5 09:10|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561| 評論: 0|來自: 光明網

摘要: 東西方文化的並立 東方和西方的分界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的。早期的希臘人和後來的羅馬人都把地中海東岸地區稱為東方(orient)。隨着征服的不斷擴展,他們發現了更遠的東方,於是就有了近東、中東和遠東的概念。 ...

東西方文化的並立

東方和西方的分界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的。早期的希臘人和後來的羅馬人都把地中海東岸地區稱為東方(orient)。隨着征服的不斷擴展,他們發現了更遠的東方,於是就有了近東、中東和遠東的概念。而在古代的中國,九州即天下,即世界。因此,中國文化幾乎是在一個封閉的地理環境中自我生成。從文化的對立形態來看,西方文化以地中海為其搖籃,涵蓋了整個歐洲和西亞大部分地區。而東方文化則是由中華文化圈和印度文化所構成。湯因比先生在【歷史研究】中也是這樣劃分的。而在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中則把整個伊斯蘭教地區都從西方文明中劃了出去。

本文無意回顧全部人類文明的歷史,而只是從歷史的重要線索中列出東西方文化對立的主要元素,從而尋找當代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

1.文化起源的並立

西方文化發展為文明形態,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由當時古埃及的尼羅河文化和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化形成其源泉。到公元前1000年前後,古希臘人在愛琴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兩河流域的文化和埃及文化,創造了古希臘文明,形成西方文明的主體,貫穿至今。

幾乎與此同時,在東方中國的黃河流域地區,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集團統一中華,繼承了有巢氏、女媧氏和燧人氏的早期文化元素,形成中華文化的源泉。後經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文化建設,一個與西方文明全面對立的文明形態――中華文明在東方形成。

東西方文化在其早期的孕育成長中並不相關,獨立發展,自成體系。以致後來成為兩種全面對立的文明形態。

2.軸心時代的並立

當一種文化中出現一批試圖擺脫神話的束縛、探求世界的本原和人生價值的終極真理的思想家時,人類的制度文化就開始向精神文化升華,這是文明的真正始元,是思想和哲學的啟始。

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巧合,公元前500年前後,在古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同時出現了一大批思想者群體。他們都是用觀察、體驗、推理和冥想的方法試圖回答宇宙的本源、人生的價值、社會的意義和萬物運行的規律這種至高命題。無論他們各自做出的答案有何不同,他們都對各自的文化進行了一次思想總結,並形成了一個指導各自文化後來發展的思想體系。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把這個時代稱為『軸心時代』。這個軸心時代的最突出成果就是以亞里士多德為總結者的希臘思想體系和以孔子為代表的中華思想體系。它們各自成為東西方文化的精神核心。

3.文字發展道路的並立

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在文字上都發源於象形符號。在古埃及人面對700多個象形符號時,他們走向了一種抽象表達的方法,擺脫了象形符號的具象意義,從700個象形符號中抽象出一部分抽象符號,用其組合表達出新的符號意義。後經菲尼基人和希臘人改造和演進,形成西方今天的拉丁語系拼音文字。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文字形成過程和長期使用這種文字的習慣形成了西方人超強的抽象能力。

而在東方,同樣是象形文字,我們的祖先在面對使用上的困擾時,儘管也對其進行改造、簡化,形成了象形、形聲、會意、轉借等手法,但始終沒有實現抽象的跳躍。中國古人十分勤勞地朝着同一方向不斷造字,以至於把漢字發展成一個近三萬個方塊字符的龐大體系。可惜的是,我們漢字的最初原始狀態的象形符號體系沒有保存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已經是通過改造的非原始形態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們無法推演我們祖先的文字變更的心路歷程。找不到為什麼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走向符號的抽象,從而在文明發展的道路上把我們撥向了一條和西方人完全不同的思想軌道的原因。

應當指出,這個道叉非同小可。它在東西方文化對立中,尤其是東西方人精神層面的對立意識中起到關鍵作用。正是因為我們的文字沒有實現抽象,以至於中國人天生的抽象能力差。這方面的一個極端的例子表現在中國的科技發展史上。不管我們古代的科學家們有多麼豐富的思想內涵,但由於缺乏抽象符號的表達,無論怎樣的複雜運算,都只能使用方塊字的繁複表達。讀過【九章算術】的人都會感到這種表達方式多麼嚴重地束縛了前人抽象思維的發展。

更驚險的是當人類進入信息技術時代之時,國內外的科學家們都曾驚呼在這個由小小鍵盤決定命運的時代,方塊漢字怎麼能跳過這個快速輸入和信息化處理的致命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們要麼放棄方塊文字,要麼被歷史的快車拋下。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的科學家的努力下,這個難題還是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了。

4.信仰體系的對立

在人類文化實踐中,人們對那些不可認識但又對自己生活和生產實踐產生巨大影響的自然力量產生了莫名的恐懼。長期處於這種恐懼的壓力迫使人們對其做出理性的必然反應就是崇拜心態。這是對壓力的一種屈從。萬物有靈的原始崇拜曾經伴隨着人類文化長期發展過程。隨着人類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抽象能力的提高,人類使自己從一種與自然力對立的崇拜心態上升為一種與自然力融為一體的信仰狀態。在這種信仰狀態下,原有的崇拜壓力徹底消失了,自己因為與對象融為一體而感覺到了一種保護力。同時,因為與對象融為一體,自我便消失了。自由成為信仰和保護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皈依。

從人類的信仰實踐看,從多神信仰到一神信仰是一種進步。西方文明在其發展中,再次展示其抽象精神能力的威力實現了從多神教的原始宗教到一神教的現代宗教的轉化。而因為同樣的原因,我們中華文明沒有實現於這一跨越,一直把原始多神信仰體系帶進了現代社會。


來源:光明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