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語言哲學的意義理論之中,而這種理論是建立在存在-語言-心靈三元關係上的。德國哲學家弗雷格首先把語言中的符號、意謂和對象三個要素用三角形聯結起來以直觀地說明三者的關係。就是說,語言是存在項(事物)、解釋項(所指)和符號項(能指)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符號化過程,也即世界、心靈與語言符號形式之間的三角互動關係,三種符號範疇不能相互還原歸約,而所有更複雜的觀念都可還原爲它們之間的組合。通常人們將這種三項關係稱作『符號三角』或『語義三角』(semantictriangle)。 黑格爾曾批評【周易】只有抽象的思維形式而沒有具體的思維內容,三爻卦象的抽象符號只是對具體感性事物的象徵。現在看來這恰恰是【周易】符號形式哲學的優勢所在,因爲它正是一個『將三元的符號關係看作哲學的主題』(德國當代哲學家阿佩爾語)的符號體系。黑格爾後來在自傳中也承認,他的正反合三段式辨證邏輯定律正是得自【易經】的啟發。據說黑格爾曾感嘆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完全學透【易經】。 應該說,近現代西方哲學的兩次轉向利弊參半,從壞的方面說有拒斥本體取消哲學之嫌;從好的方面說是西方對其原先持有的『絕對存有』本體觀的自我批判,應該有利於從知識型的實體哲學導向價值型的文化哲學。可惜從笛卡爾等人起直到邏輯實證主義,其所關注的仍舊不過是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無怪乎卡西爾批評道,在西方傳統中,人文研究『在哲學中仿佛一直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卡西爾【人文學的邏輯】) 二十世紀歐洲大陸哲學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動向,不再以數學、邏輯以及自然科學知識爲主要對象,而是以人文學科的『知識』爲對象,從而形成了與英美占主導的分析哲學和科學哲學相抗衡的『人文』哲學運動。這一方向的先驅是德國哲學家卡西爾,他試圖在整個人類文化領域中通過『符號形式哲學』或『人類文化哲學』來實現哲學的『語言轉向』,爲此構造了一個包括語言、藝術、歷史、科學、神話和宗教等領域的文化哲學體系,其中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而連接這個體系的紐帶就是作爲人的符號功能。 總而言之,語言符號作爲中介顯現形式進入哲學的視野並進而上升爲哲學的主題,是完全順理成章的事。從形式上看,三種範式表現爲一元、二元和三元關係,正好與符號學的三種符號範疇相對應:西方傳統本體論考察的存在本身,相當於【易】的陰(--)或陽(―),因而適用一元主謂邏輯(對象邏輯);西方傳統認識論考察的意識與存在的關係,相當於【易】的二爻的柔與剛,因而適用二元關係邏輯;西方現代語言符號論考察符號中介與存在和意識的關係,相當於【易】的三爻卦畫系統,因而適用三元符號邏輯。果若如此,【周易】三才之道與西哲三範式之間在方法論上便存在著某種可比性,其中天道相當於本體論,地道相當於認識論,人道相當於符號論。馮友蘭之確立宇宙論、知識論和人生論三分的中國哲學史研究架構,或許也就是出於這一理路。 筆者認爲,通過探討周易與西哲之間的異同,可以凸顯中西兩種文化體系的差異。鑑於德國哲學家阿佩爾的『第一哲學』三範式說很有代表性,故在此用作參照。 阿佩爾通過對皮爾士符號三元的不同組合,將哲學劃分爲『第一哲學』三種範式和七種細化範式(李紅【當代西方分析哲學與詮釋學的融合】),即: 1)本體論第一範式――以客觀化的『存在』爲主題的傳統形上學; 2)認識論第二範式――將『存在』與『意識』結合起來形成關於對象意識的主客體關係的近代哲學; 3)符號學第三範式――形成以符號爲中介的世界解釋的語言哲學。 來源:中國網文化中國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