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關於成立南京大屠殺史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這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殺史檔案『申遺』再次啟動。據透露,此次申報主體與原來大不相同,由一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江東門紀念館)變三館(江東門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去年,這種『捆綁申遺』已經成功躋身『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列入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檔案共有5組,分紙質、照片、膠片三類,形成於1937~1948年間,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性、真實性、唯一性。
記者 胡玉梅 毛麗萍 再次『申遺』 聯合國官員曾來寧主動『建議』 江東門紀念館申遺的建議可謂由來已久,早在2005年,全國政協常委、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就曾建議紀念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江東門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告訴記者,目前聯合國遺產目錄大致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自然雙遺產、記憶遺產、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文化景觀遺產。其中『世界記憶遺產』又稱『世界記憶工程』,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延續,旨在對世界範圍內正在老化、損毀、消失的人類記錄進行搶救和保護。 朱成山說:『過去紀念館條件比較差,和廣島、長崎、奧斯維辛相比,硬件一般,所以申遺工作沒有開展。但現在紀念館已經改建完成,各種設施都有了很大改善。』朱成山透露,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來南京,專門到紀念館參觀,當時就向他提出建議,可以申請世界記憶遺產。 一館變三館,『捆綁申遺』 與幾年前相比,如今『申遺』的主體變成了三家,不再是江東門紀念館一家。據介紹,去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江東門紀念館三家捆綁已經成功躋身『中國檔案文獻遺產』,這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主要是為了讓後人牢記這段歷史,呼喚人們珍惜和平。 如果申請『世界記憶遺產』,又該以什麼項目作為主體呢?記者了解到,『世界記憶遺產』一般注重於文獻遺產的保護,比如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例如,中國已經列入記憶遺產的雲南省麗江納西族【東巴經】手稿,它是納西族東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分別收藏於十多個國家,被國內外學術界譽為『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 在2009年江東門紀念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的時候,曾經想選擇『萬人坑』或者『遇難者名錄』,但後來經過相關部門的探討後,此次『申遺』重新選了5組檔案,這些檔案都是從眾多檔案資料裡面查找出來的非常珍貴的歷史見證,它們包括照片類、紙質類和電影膠片類。『檔案自己會說話,所有檔案都是第一手的,來源出處沒有一點問題。』專家說。 據介紹,5組檔案分別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珍藏的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的京字第一號證據的16幅日軍暴行的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女士記載南京大屠殺事件的日記,國民政府國防部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檔案,南京市檔案館珍藏的南京大屠殺案市民呈文,江東門紀念館珍藏的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有關南京大屠殺實景的原始膠片及攝影機。 建言 紀念館還是市級,何時能『升級』? 南京大屠殺、奧斯維辛集中營和日本廣島原子彈事件,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人類三大慘案,後兩者的紀念館不但是國家級,而且都已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可江東門紀念館目前卻還是市級紀念館。 事實上,早在2005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就曾提交過一個提案:呼籲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由國家領導人參與公祭活動,同時還建議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東門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他再次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江東門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並申報世界警示性文化遺產(詳見【現代快報】2012年3月11日報道)。 昨天,朱成山告訴記者,江東門紀念館已經達到了國家一級紀念館的水平,『主要從館藏文物數量及展覽面積等綜合來看。』 提高紀念館的級別,是否可以增加『世界記憶遺產』申報成功的幾率?朱成山表示未必,但他認為,設置國家公祭日,提升江東門紀念館的規格,是對中國和平發展、以史為鑑的外交政策的有力佐證。在目前世界外交中,歷史問題不但是一種內容,更是一種交流方式。另一方面,此舉同樣可以被視為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有力回擊。 照片類 16幅照片揭露日軍暴行 5組檔案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的京字第一號證據的16幅日軍暴行的照片。 這組照片一直珍藏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它們是當年存在這裡的,來源正確,真實性也沒有問題。 專家說,這16幅照片既有起訴書,又有判決書,最關鍵的是,這些照片都是日本人自己拍攝的。 紙質類 程瑞芳日記 第二份檔案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女士記載南京大屠殺事件的日記。『這是唯一一份中國人記載的大屠殺日記,這本日記的意義在於它填補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中的一個空白。以前,我們找到的都是很日記體的回憶錄,都是事後進行回憶的,而程瑞芳日記是事發時記錄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郭必強是程瑞芳日記的發現者之一,他說,【程瑞芳日記】與【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東史郎日記】形成連環證據,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者的日記證言相互印證,同時也是一種法律意義上的鐵證。 幾千卷戰犯檔案 除了【程瑞芳日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還珍藏了一份非常完整的檔案全宗:國民政府國防部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檔案。據介紹,這個檔案一共有幾千卷之多,這些檔案形成於1937~1948年間,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性、真實性、唯一性。國民政府國防部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檔案,是一部真實記錄當時中國政府對戰犯審判全過程的卷宗,裡面還有谷壽夫的起訴書。 880份市民呈文 長安旅社張夜城呈(1945年9月22日) 、張少軒呈(1945年9月24日)、同和煤炭號史風憲呈(1945年9月25日)……當時,八年抗戰一結束,有關部門就對市民們進行了調查,這份調查如今珍藏在南京市檔案館內。 據介紹,市民呈文一共有880份,他們當時把8年來遭受到的害,以及造成的心理陰影全都寫在裡面,看上去如泣如訴的,讓人忍不住要哭。這880份呈文不僅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同時,它也證明中國在1945年就對日本人的罪證進行調查了。 膠片類 馬吉拍攝的大屠殺實景 這次申報『世遺』的膠片類檔案就是江東門紀念館珍藏的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有關南京大屠殺實景的原始膠片及攝影機。 據介紹,當時馬吉的電影膠片一共有4套,一套為母片,它由馬吉的兒子捐贈給了江東門紀念館;另外還有三套拷貝,其中一套由三個日本人帶回到東京,在東京的大使館內放映;還有一套被帶到歐洲去放映;最後一套則是在中國國內進行放映。這些電影膠片讓世界看到了1937年南京所遭受的苦難。 來源:現代快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