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美國當代藝術家波洛克、安迪・沃霍等橫空出世,成爲全世界矚目的巨星。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被波洛克瘋狂肆意潑灑顏料的巨大油畫、安迪・沃霍直接將包裝箱放進展廳當作藝術品的做派,弄得目瞪口呆;隨之而來的一套專家解釋體系,則更讓人瞬間石化:睿智的格林伯格說,喜歡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的是庸俗,喜歡抽象畫的是精英。沉穩的阿瑟・丹托說,哲學終結了、藝術也終結了,藝術就是生活。面對神一樣的解釋,淚流滿面啊!我們只是喜歡藝術而已,沒想到偉大的藝術如此深奧如此內涵! 鬱悶歸鬱悶,但這些大師作品被市場抬得如此之高,且一年翻幾番;所有人都在無比興奮地談論他們。 在這套強橫邏輯和完整市場策略的背後,您是否猜到了藏得極深的當代藝術概念股莊家想幹什麼?對了,圈錢套現。――任何的概念股推出的終極目的都是莊家套現。 先大量吃進,造成價格猛漲;邀請評論家和權威放出利好輿論,混淆視聽;通過漲停板讓市場信心高漲到頂點;大量拋出、卷資金走人、讓接盤者套牢。當代藝術作爲一隻最不透明的概念股,恰好符合短線投機操作的條件。於是當代藝術火了,利好消息鋪天蓋地;但沒過多久就無聲無息――過去一問,莊家早已掙得盆滿缽滿溜了,這些藝術品的當下持有者被套牢,吃了啞巴虧眼淚汪汪等著鹹魚翻生呢。所謂『炒股炒成股東』,說的就是這個事呢。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批洋人來到中國藝術圈淘金。他們不看國人視爲至寶的傳統書畫,也不看耗費藝術家巨大勞動的新古典、新寫實主義油畫,直接奔著圓明園畫家村那些落魄潦倒的當代藝術家去了,把一頭霧水留給中國的藝術家和評論家。九十年代初,當代藝術家方力鈞的作品,大概是一百美元一件。 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簡直就是一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國當代藝術家被邀請參加世界頂級藝術展,西方藏家爭先恐後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2008年,方力鈞的畫作,均價爲數百萬美元。 美術史家行動起來了,他們把當代藝術家們寫進歷史;批評家理論家行動起來了,他們爲中國當代藝術召開了一場又一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美術館館長和收藏家站出來了,說當代藝術是保值的、永恆的……只有這些洋人偷笑了,但還得和前面那些人一起正襟危坐,一臉對藝術的虔誠。時機不到,不要露出來。 時機到了。2011年3月,知名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宣布,將拍賣其收藏的106件中國當代藝術品。消息在當時藝術圈引起震動,清醒的人已經看出這是套現的明確信號,但出於利益考量,誰也不說。這些藏品以4.27億港元拍出,尤倫斯夫婦成功清倉。 時隔一年,方力鈞的作品以2348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拍出,成功保住當代藝術F4作品千萬元級別的水準。這件作品仍然來自歐洲藏家,接盤的仍然是中國人。 股市中,在概念股的熱炒、形成泡沫、破裂之後,資本會向穩健的藍籌股轉移,直到新一輪經濟景氣開始。但舊的概念股多數是沉底,極少有機會重新受追捧,也極少有機會成爲藍籌。當代藝術是否已經漲停?是否面臨崩盤?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策劃:黃頌豪 撰文:吳楊波)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