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世纪上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第十九章第二十节总结到:“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虽然贸易会很自然地激起人们信实的感情,但它却从未激起中国人的信实。向他们买东西的客户要自己带秤。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与那些对他有戒备的客户交易时用的。”到了20世纪,批评中国商人最具影响的人物当属马克斯・韦伯,他在1915年出版的《儒教与道德》一书中写道:“正如人们一再断言的那样,中国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诚实。与同样经历过封建社会的日本相比,似乎也难于统一起来。日本人在零售交易中讲诚信,中国人在零售交易中也不讲诚信。一个商品的‘定价’,即使对中国自己人而言,也显然是虚假的。中国人彼此之间典型的不信任,为所有的观察家所证实。”近一个时期,涉及到玩具、轮胎、水产品、糖果等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一系列的事件使“中国制造”麻烦不断,境外一些媒体和人士纷纷对“中国制造”诸多“问题产品”口诛笔伐,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表报告称,中国是违反美国食品安全标准最严重的国家,对于这场“中国制造”引起的国际信誉危机,我们不排除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诋毁中国制造,企图借“妖魔化”中国制造来达到保护本国贸易的目的;但也无法否认个别出口的中国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承担起国际责任,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走以质取胜、掌握核心技术的先进制造者,才能争取国际信任,让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无懈可击,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
其实,“怀疑、不信任”是人性的共同特点,西方人也不是天生诚信,林达的著作《总统是靠不住的》告诉人们:人就是靠不住的,而总统也是人,所以总统是靠不住的,只有通过“契约”的形式约束人性,迫使其诚信,这是一种被动的诚信;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所不同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可以通过教化、修身而达到诚信,所以它的发展方向就必然走向靠道德自律的、高尚的“诚信”体系,这是一种主动的诚信,但古今中外,我未见“好色如好德者也”,其诚信建立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中国建立在不平等的、主动的基础上的道德诚信与西方建立在契约精神、平等精神基础上的道德诚信,是两种完全不同文化,这两种不同的道德诚信演变出不同的诚信理念。西方人的诚信理念是每一个人对其他的任何人都具有基本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责任的手段是社会契约,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生活准则,它是对承诺和协议的遵守和兑现。西方社会形成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与合作,诚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上所有互不认识的陌生人,而不仅仅是熟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道德自律、不平等精神基础上的道德诚信,本质是为强势服务的,有利于强者,不利于弱者;有利于熟人,不利于生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都具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相互间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称的。对强者而言,是权利大于义务;对弱者而言,是义务大于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诚信规则是一种富于弹性、随意性及人治特征的规则,在强者和弱者共同参与的博弈中,如果规则不具有较大弹性和随意性,则博弈结果未必一定有利于强者;但在规则有较大弹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下,博弈结果会多数有利于强者。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弹性和随意性导致了规则有效性的降低,在规则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规则会体现一种为强势服务的工具倾向。所以,在规则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假如你不诚信,处罚时就不是看你不诚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大不大,而是要看你的后台硬不硬,与处罚你的人熟不熟,处理的结果是与你的强势地位、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中国人惟情,所以造成了解也解不开的裙带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不守信用的人,不利于守信用的人,因为中国社会流行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中庸”处事原则,在这种原则下,处理结果一般都有利于不守信用的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选择不守信用还是守信用,取决于二者的成本收益分析。一般而言,人们总是要综合考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收益与成本,以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个良好和有效的社会诚信规则,应当满足:不守信用的成本大、收益小,守信用的收益大、成本小。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中庸”价值导向,只能使本应付出成本大的一方减少了成本支出,本应得到收益大的一方却减少了收益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更偏好于不守信用。因为,虽然不守信用的社会成本大,但社会并没有让其付出真正的个人成本;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潜藏的平均主义,本质上也有一种使收益者减少收益、使应付出成本者减少成本支出的价值倾向。 我觉得要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光谈诚信建设光讲“八荣八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用法制来约束,从体制上来保证,让不诚实守信的人受到应有惩罚,让大家都明白做诚实守信的人不吃亏,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中国奇迹般地崛起,令世界刮目相看,决不能让缺乏诚信,国际信誉太差,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今天,我们必须突破中国传统文化限制,吐故纳新,构建新的诚信体系,用“法”的力量保障个人民主、自由权利,有效约束个人行为,让诚信在法制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市场经济的百花园中开花结果! (作者:黄侃丽 ) 参考文献: [1]读者文摘.2005,(12). [2]论语[M].商务印书馆,2001.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82. [4]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商务印书馆,1999. 来源:国学文化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