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个善于吸收的王国 武威,古称“凉州”,为河西重镇,也是西夏王国的陪都,自然也是西夏研究的重要一环。在武威博物馆可以看到《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1804年,清代学者张澍辨识出了这座石碑上的“奇怪”文字为西夏文,从而揭开了中国学者研究西夏文字的序幕。该碑两面刻文,一面为西夏文,一面为汉文,诸多文字仍然清晰。 谈起西夏人在武威留下的痕迹,就不得不提活字印刷术和瓷器生产。 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北宋时期毕N发明泥活字印刷的历史,但由于当时的活字印刷品未能流传于世,以致后来有人甚至怀疑活字印刷术是否源于中国。 孙寿龄,曾经是武威博物馆的副馆长,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1988年9月,他和同事在武威亥母洞寺遗址清理残存文物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下卷)。孙寿龄分析研究后发现,《维摩诘所说经》具有“行距不直、笔画变形、着墨不均、偶有断笔”等活字印品独有的特征,与雕版印品有明显区别,他判定:《维摩诘所说经》不仅是活字印刷品,而且是泥活字印刷品! 为了增强证据的说服力,他还用3年时间,按照西夏时的技术,复原了泥活字技术,并刻版、印刷出了这部佛经。1998年3月31日,在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印本鉴定会”上,专家认为,该印本是中国12世纪早期的泥活字版文献。 史金波透露,史学界还发现由敦煌出土、现流失于海外的近千枚回鹘文木活字,“从使用活字印刷的时间上看,毕N发明活字印刷后,并未在中原得到推广,反而是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西夏和回鹘在12世纪中叶和13世纪也相继使用活字印刷,而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15世纪中叶,这就科学地解释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是怎样由东向西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宁夏灵武、甘肃武威发现了烧制西夏瓷器的窑址,出土了很多瓷器文物。孙寿龄说,西夏的瓷器艺术看起来更像是横空出世的,应该是当时直接雇佣了一批成熟的师傅进行瓷器的烧制,因此在风格上和河北磁州窑非常相似。“同时西夏也创造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特色,呈现出更朴素更粗犷的特色,比如已经失传的剔刻釉技法制作工艺,就被应用在酿酒器具等方面。”目前孙寿龄已经掌握了这些瓷器的烧制方法,在他看来,复原一种工艺也是复活一个王朝的方式。 西夏是个崇尚佛教的王朝,顶峰时期,出现了 “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仿佛有百者,无不必葺”的局面,后人曾用“云锁空山夏寺多”来形容寺院之多,这也为研究西夏的建筑艺术和佛教艺术提供了实证。 宁夏大学的陈育宁、汤晓芳两位教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夏艺术史》。“就立国近两个世纪的西夏而言,有的艺术形式系本民族固有,更多的则是借鉴其他民族。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音乐舞蹈,都吸纳了多民族营养,但又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内容和形式。”汤晓芳教授说。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