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師文靜
6日,在棗莊市台兒莊古城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 作為展會的重要部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單獨列館展出,這裏集中了楊家埠木版年畫、曲阜楷木雕刻、東昌葫蘆雕刻、萊蕪錫雕、伏裏土陶、聶家莊泥塑、棗莊柳琴戲等山東省非遺保護的代表性項目。在諸多非遺保護中,掌握着老手藝的非遺傳人成了重點保護對象。除了力推傳承人,我省還側重藉助市場手段讓非遺在生產中得以繼承。 搭乘非遺保護順風車, 泥娃娃走出國門 雖然非博會現場偌大的場館內囊括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產品和非遺項目,但是山東的非遺保護成果還是受到了參觀者的特別關注。 今年75歲的聶希蔚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高密聶家莊泥塑的傳承人,他從12歲開始做泥塑,產品以泥老虎、泥娃娃不倒翁為主。6日上午,剛開館一會兒聶希蔚就賣出了一套價值近百元的泥老虎,他帶來的種類繁多的泥娃娃也讓大家愛不釋手。聶希蔚告訴記者,以高密本地泥土為原料製成的泥娃娃造型樸實、色彩艷麗,具有很好的寓意。但之前聶家莊泥塑只局限於做給當地人,需要趕大集時才能賣掉,導致學這門手藝的人很少。 『現在,泥娃娃這麼受歡迎,得益於政府對它的保護。這兩年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非遺傳承人,宣傳非遺產品,所以我們的泥娃娃知名度越來越高。泥娃娃和泥老虎的銷量這兩年大了很多,不僅有國內經銷商過來批發,有些產品還通過中介公司銷往國外。』聶希蔚告訴記者,由於製作泥塑是純手工,產品生產得很慢,需要一年的周期,虎年的時候泥老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比平常漲了一倍。 隨着泥塑受歡迎程度的提高,聶希蔚的泥塑產品擴展到八仙人物、十八羅漢、戲曲人物、神話傳說人物、京劇臉譜等多種類型。聶希蔚稱,雖然泥塑還沒能發展成大規模產業,但是對於做泥塑的手藝人來說,以此為生完全沒有問題。如今跟他學習泥塑的學生中,有30多人靠泥塑為生而且過得很好。 聶家莊泥塑只是山東省支持非遺發展的例子之一。在非博會上,記者採訪了解到,楊家埠木版年畫、曲阜楷木雕刻、棗莊柳琴戲等非遺項目也因受到政府的宣傳保護逐漸擴大了知名度。 魯錦帶動2000多人就業 在非博會現場,膠東花餑餑傳承人林榮濤和王愛鳳正在製作一個超級大餑餑,這個餑餑上有象徵吉祥的龍鳳造型,讓在場觀眾看得饒有興趣。 林榮濤稱,膠東花餑餑是一門傳統手藝,之前以此為生的人並不多,也很少有年輕人學習。但是,如今的膠東花餑餑加工廠每年的銷售額能達到50萬元,最重要的是,隨着花餑餑市場的拓展,很多年輕人在生產花餑餑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這門手藝。『作為膠東花餑餑的傳承人,我們可以在加工廠內帶學生,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如果沒有市場、沒有銷量,年輕人是不會對花餑餑感興趣的。』 菏澤鄄城魯錦製造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山東的老字號,魯錦之所以能完好保存下來並且打開市場,與魯錦較早企業化生產有關係。鄄城縣魯錦工藝品公司董事長路維民告訴記者,公司擁有魯錦品牌,並邀請魯錦的非遺傳承人在公司內做研發工作。如今公司擁有1000多台手工織布機,年產量100萬米魯錦原料,年銷售額達到1400萬元。『我們不僅生產魯錦原料,而且生產魯錦製作的床上用品、衣服、沙發套、壁掛、包袋等衍生產品。我們的企業已經帶動了2000多人就業,魯錦這個非遺項目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山東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王壽宴告訴記者,許多非遺項目就是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發展而來的,本身就具有市場性和消費性。所以近年來我省鼓勵非遺藉助市場手段,將非遺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讓非遺在生產中得到保護。 來源:齊魯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