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11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13个城市已经没有历史文化街区。”今天在南京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十周年研讨会”上,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中枢教授表示,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难的是街区,部分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大拆大建”之后消失了。
去年5月,全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大检查正式启动。检查发现,我国共有438处历史文化街区,但有13个城市已没有历史文化街区,18个城市也仅保留1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敦煌没有历史文化街区可说是特例,但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消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张泉说,江苏有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苏南地区,还住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上是外地人、甚至外省人。他们一句当地话也不会讲,原来的非物质文化已经荡然无存。一些地方辛辛苦苦花了钱维修街区,即使政策上要保留原住民,但愿意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老人,最后原住民还是越来越少。对此,赵中枢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该使街区居民真正受益,让他们不仅仅享受文化自豪,也能充分体验现代生活的好处。历史文化街区利用过度,商业味过浓,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先后编制4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屡次妥协让步。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童本勤说,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名城保护规划的专业性很强,影响力有限。名城保护规划与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规划发生冲突时,名城保护规划总是让步。如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南京中山东路选择了砍树,而进香河路选择了填河。莫愁湖边一个楼盘,割裂了莫愁湖与明城墙护城河的联系,改变了整体风貌。宝船厂遗址公园的范围,也是一再缩小。 如何才能让名城保护规划“硬”起来呢?童本勤认为,要完善名城保护机制,同时监督制度也要配套。 本报驻苏记者 何连弟 (本报南京9月6日专电) 来源:文汇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