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搜罗作品 50余次到访傅家坟村 回望30多年收藏之路,安继华说自己收获最多的是古代先贤雅趣、达观的精神世界。“我感动于状元先杰们在一笔一划间勾勒自己不凡的人生智慧。我游走在这条充满智慧和美的长河中,忘却了收藏时不远万里的辛苦,只留下难以平抑的愉悦。”他至今已跑遍了全国,收藏到状元进士书画千余件。 安继华记得自己是先收罗到那把扇子的,那是1986年,他从河北馆陶县一处废品收购站获此珍宝。“当时,它就是一把破扇子了,扇子的骨架后来都重新进行了调整修复。”为了找到更多傅以渐的作品,安继华说自己一口气跑了50多趟傅家坟村,终于在1991年从山东德州一位收藏家手中购得那件楹联作品。 延伸阅读 抢救性修复艰难又必须 虽为书画展,但展厅里明显书法多,画作少。安继华解释说:“书是每个文人的主业,而画只是副业,为官后因公务繁忙自是没时间创作更费时的画作。”而但凡存世画作必为精品,如乾隆年进士王宸的“春夏秋冬十二屏风图”。 缘何这么多年鲜少有人钟情这一领域?“更多人关注状元、进士家里的陈设,尤其是家具,而非他们的字画。”安继华说,因为这一冷场行情,不少作品因守护不力而损毁严重,甚至断裂。安继华特意邀请社科院文物修复专家王亚蓉指导抢修,不过依然由于一些物件损毁过重,修复成本过高而作罢。“由于无法做到恒温恒湿,其实,展出一次对展品就伤害一次。”他说,相比于收集过程,如何更好地保存这批物件更让他费心,“因为每件作品都是孤品。”(陈涛) 来源:北京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