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搜羅作品 50餘次到訪傅家墳村 回望30多年收藏之路,安繼華說自己收穫最多的是古代先賢雅趣、達觀的精神世界。『我感動於狀元先傑們在一筆一划間勾勒自己不凡的人生智慧。我遊走在這條充滿智慧和美的長河中,忘卻了收藏時不遠萬裏的辛苦,只留下難以平抑的愉悅。』他至今已跑遍了全國,收藏到狀元進士書畫千餘件。 安繼華記得自己是先收羅到那把扇子的,那是1986年,他從河北館陶縣一處廢品收購站獲此珍寶。『當時,它就是一把破扇子了,扇子的骨架後來都重新進行了調整修復。』為了找到更多傅以漸的作品,安繼華說自己一口氣跑了50多趟傅家墳村,終於在1991年從山東德州一位收藏家手中購得那件楹聯作品。 延伸閱讀 搶救性修復艱難又必須 雖為書畫展,但展廳裏明顯書法多,畫作少。安繼華解釋說:『書是每個文人的主業,而畫只是副業,為官後因公務繁忙自是沒時間創作更費時的畫作。』而但凡存世畫作必為精品,如乾隆年進士王宸的『春夏秋冬十二屏風圖』。 緣何這麼多年鮮少有人鍾情這一領域?『更多人關注狀元、進士家裏的陳設,尤其是家具,而非他們的字畫。』安繼華說,因為這一冷場行情,不少作品因守護不力而損毀嚴重,甚至斷裂。安繼華特意邀請社科院文物修復專家王亞蓉指導搶修,不過依然由於一些物件損毀過重,修復成本過高而作罷。『由於無法做到恆溫恆濕,其實,展出一次對展品就傷害一次。』他說,相比於收集過程,如何更好地保存這批物件更讓他費心,『因為每件作品都是孤品。』(陳濤) 來源: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