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位明清進士的130餘件書畫作品,目前正在國子監展出。其中,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的兩件書法作品,是首度進京展出。展品收藏者安繼華說,這些狀元、進士的書法和繪畫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高中狀元前後作品齊亮相 展廳里,領銜清代進士群體登場的是清代開國狀元、名相傅以漸。明清狀元多出自江南,山東聊城人傅以漸便是獲此殊榮的少數北方人之一。展廳里共展出其作品兩件,『陶令愛文常對酒,庾公逢月每題詩』,是一副楹聯;另一件則是一幅扇面書法作品,內容為:『玉(讀jiǎ)瓊漿列錦屏,八仙此日慶遐齡。吹笙子青來緱(讀gōu)嶺,舞劍能陽下洞庭。奉簡中都清海岳,枕戈坐鎮應三星。野人共祝南山壽,保養中和樂懷靈。』 『楹聯創作於其高中狀元前,而扇面詩文為他金榜題名後的作品。』安繼華解釋說,這一結論源自對書寫的材質及字體功底的推斷。『楹聯使用的是低廉的虎皮宣,而承載扇面詩的是貴重得多的泥金宣;此外,詩文比楹聯的功底要深厚得多。』 據了解,扇面詩文在去年的『明清狀元書畫藝術展』上,曾首次亮相。今年聯合其早期作品再度合展,是因為那副楹聯更有年代優勢,『其實不論技法成熟與否,它們的背後都是一段歷史。』在安繼華看來,這批作品可歸結為兩大特點,其一,楹聯居多,原因是當時某人取得功名後,鄉鄰會紛紛向其索字求福,其中以喜聯、壽聯居多;其二,書寫內容絕大多數為原創,滿腹經綸的他們鮮少臨摹他人。 『讓人三尺又何妨』 顯大儒本色 作為滿清首科殿試狀元,傅以漸一度背負罵名。連其後人傅斯年也曾將他歸入『降清』之列,認為他沒有秉持文人氣節,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其實,這是一種曲解。他算得上是一代大儒,一輩子都在灌輸他的「仁義禮智信」。』展廳負責人劉賀斌解釋說,『他懂得惟有進入官僚序列,才可能真正將這一思想推廣開去。』事實上,曾為康熙帝師、官居相位的傅以漸確也為儒學的植根立下不小功勞。順治還為這位愛卿親筆作畫【狀元歸去驢如飛】。 彰顯其大儒本色還與一樁婦孺皆知的故事有關。當他在朝中身居高位後,其家人與鄰居因為宅基地界限問題發生爭執,他的老父親寫信向他求助,而他很快在回信里附詩一首:『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隨後,家人主動讓出三尺地基,鄰居見狀同樣讓出三尺地基。互讓後的六尺地基,形成了如今尚存的『仁義胡同』。 來源: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