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體系是由『銀、證、保』(即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構成的,而文化企業與金融體系的對接,也主要是與三大行業的機構合作。自2009年文化部啟動部行合作工作機制以來,經過不斷地摸索與磨合,目前部行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都有了極大的拓展,全方位的政銀合作機制已建立。隨着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建立,『文化金融』的概念也開始浮出水面。9月5日,文化部在北京舉行了深化部行合作座談會,會議從早上8點半直至晚上6點半,與會的10餘家金融機構代表發言踴躍、姿態積極,在交流經驗的同時,為深化部行合作、發展文化金融建言獻策。 為進一步深化部行合作,創新合作模式,豐富合作內容,擴大合作規模,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9月5日,文化部在北京舉行了深化部行合作座談會。座談會上,與會代表總結交流了各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的創新舉措和經驗,並為深化部行合作建言獻策,圍繞如何創新財政金融方式支持文化產業金融工作以及各銀行、證券機構如何開展推動文化企業債券融資試點工作,如何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全鏈條展開了深入研討。 部行合作框架初步形成 2009年3月,文化部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了【關於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合作協議】。此次簽約,開創了文化系統政銀合作的先河。2010年5月,『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運行,除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外,與文化部已有實質性合作的國家開發銀行、北京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也先後加入了公共服務平台,成為部行合作機制的新成員。至此,文化部與銀行機構開展全面合作的部行合作框架初具規模。隨後,在部行合作機制示範帶動作用下,地方各級文化部門與各銀行分支機構的政銀合作也迅速展開。 『部行合作開展3年來,經過初創摸索到機制確立的漸進過程,實現了合作形式從單一到多元、合作內容從單一項目推薦到全方位政銀合作的機制,為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資金融通打開了通道,有力地促進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建立。』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 在文化部和各合作銀行共同確認下,僅2011年部行合作框架內的重點信貸項目就達97個,貸款餘額累計210.96億元,項目涉及演藝、娛樂、工藝品、創意設計、動漫、藝術品、會展、園區建設等眾多文化產業領域。在部行合作機制的示範引領下,銀行業支持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文化產業信貸融資規模屢創新高。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今年3月末,文化產業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累計貸款餘額已達到903億元,餘額同比增長18.7%,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個百分點。 部行合作機制實施以來,各銀行機構針對文化產業階段性特點及文化企業資產、經營規律,加大了產品及服務的創新力度,陸續開發了諸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文化產業供應鏈融資、中小文化企業聯保貸、文化企業私募債券、中小文化企業集合票據等新型融資產品,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專營機構、文化產業基金託管、藝術品信託等新型服務方式。各銀行機構針對文化產業階段性特點及文化企業資產、經營規律,加大了產品及服務的創新力。比如中國銀行開發了『影視通寶』,北京銀行推出了中小文化企業『創意貸』,中國工商銀行推出了『影視通』。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表示:『九部委【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金融政策,雖然任務非常繁重,但隨着部行合作不斷深化,在文化部門、金融機構、文化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初步建立。為了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全鏈條,文化部將繼續推動信託、信貸、保險等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文化金融新型合作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政策裏每一個點的最大效應,破解文化產業投融資難題。』 文化產業信貸邁不過的『評估坎』 作為文化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銀行信貸已成為文化產業融資體系中經驗相對豐富的方式之一,不過,巨大的需求和心理預期,與文化產業信貸工作的特殊性帶來的落差,使得文化產業『貸款難』成為目前文化產業融資領域話題最多、爭議最多的問題。 『作為銀行,它本身就是一個商業機構,在商言商,我們對文化產業的支持體現在我們的行業信貸政策,體現在我們的內部流程優化,但是標準和其他企業是差不多的,因為我們要對我們的股東負責,所以對它的資本金的要求、項目合規合法、資產負債率、經營性現金流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中國工商銀行公司業務一部社會事業處處長宮鑒表示。 在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對接過程尤其是信貸業務中,橫擋在金融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前面的兩條『堤壩』一直困惑着信貸雙方。『一個是評估,一個是擔保。這兩者互為因果關係,評估應該是前置,是金融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必要前提。現在這種困局是我們的財務會計制度造成的,大量文化類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存在很大困難。這個前提短期內不可能有大的改變,也就一直制約着文化企業的信貸等各種融資方式。』北京產權交易所業務總監張大為說。 對於文化企業信貸難等一系列融資問題,不管是文化企業還是銀行,都將目光習慣性地投向政府,期待政府出面解決,這也造成了部分文化企業在心理上對於政府財政支持的過度預期和依賴。『但對於文化產業,我們的原則是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但首先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對於文化產業、文化企業,因為發展滯後,政府可以扶上馬,送一程。支持工作要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財政支持要發揮槓桿作用、撬動作用,這也是一個準確的切入點。』中央文資辦常務副主任王家新強調。 王家新說:『文化產業畢竟是後發產業,金融機構應該增加吸引力,先舍後得,先予後取。我們說文化產業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文化是緩發展,銀行在貸款條件方面應給予差別化的政策。而在文化產業信貸業務分類方面,各家銀行服務文化產業也沒有細分、沒有細化。國家統計局已推出了新的文化產業分類,各銀行也有約定俗成的投資方向和業務領域,因此,在文化領域也應該有所取捨、有所細分。比如走出去的業務,應該是進出口銀行,比如如何縮小東西部城鄉差距,農行應該有更多的擔當。對於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製造業的提升等,政府要有這方面的相應政策補助,在銀行領域也要有一個細分化的投資策略,這方面也需要文化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加強對細分市場的研究。』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