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駕馬車文學 愛與恨是寫作動力 作為作家,馮驥才創作了【珍珠鳥】【挑山工】【花臉】等優秀作品,多篇文章被收入小學教材。『我到現在還在堅持寫作,最大的動力就是熱愛生活。』馮驥才坦言,人要懂得欣賞生活,並熱愛生活,但一定要憎恨和這些東西相對的假、惡、丑,這些愛和恨就是他寫作的動力。 馮驥才直言非常羨慕如今那些十幾歲就能出書的小作家,『我小時候也有文學夢,初中年代會偷偷地寫詩集,畫插圖,但這些作品都在動盪中丟失了。』所以,他非常鼓勵有夢想的年輕人,『對他們不要有太多的指責和要求,年輕人有喜好總比沒有喜好來得好』。 第三駕馬車文化 搶救大同聖地是責任 馮驥才已經搶救了多處文化遺產,如今他在不遺餘力地保護大同文化。他說:『每次到大同都是朝聖之旅,對藝術的朝聖,對文化的朝聖。』 大同被稱為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馮驥才感嘆道:『雲岡石窟的雕刻藝術容量巨大,雕刻者把對生命的感覺融在了石頭裏』。面對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逐步遭到破壞的現實,他感到非常心痛,『我把大同的雕塑看了四五遍,大概算了一下,大同有10萬件以上的雕塑,所以我決心幫助保護大同文化』。 第四駕馬車教育 中國大學缺人文精神 馮驥才稱,到大學任教是他人生接受的最後一件大事。他直言,現在中國的大學缺乏人文精神。『文化建設應該從教育開始,從孩子開始。』在馮驥才看來,教育不能局限於課本知識,更多的文化是需要感受的。他認為,需要用更多的辦法讓大學生有文化情懷,這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根本。他指出,文化界應該有先覺性,『這涉及我們對歷史的理解。歷史不是說我們站在現在看過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現在,從明天來認識今天,有些東西是可以進入歷史的』。 記者手記 大馮也浪漫 圈裏人都管馮驥才叫『大馮』。一個人能在諸多領域獲得如此豐碩的果實,着實令人驚嘆。他不僅是位幽默風趣的老人,更是位思想活躍、精力充沛的靈魂指揮家。採訪時,馮驥才一邊品茶,一邊朗朗吟誦起『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他揮着手臂,把咖啡廳想像成草原,還笑着讓在座的人和他一起想像坐在草原的感覺。他的浪漫情懷,正如他的繪畫文學,如涓涓細流。 (丁洋)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